杭西高2020年6月高二地理试卷命题人韩玉清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图并回答第1~2题。
1.图示地震的发生与两大板块的相互挤压有关。
由图可知,这两大板块是指()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此次地震引发了罕见的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联系性读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做出的全球20世纪后50年的重大自然灾害统计表,回答第3~4题。
3.下列有关20世纪后50年自然灾害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战事不断和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C.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发达国家则减小4.下列有关20世纪后50年内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减小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②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在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③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④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导致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
据此回答第5~8题。
5.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B.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微粒物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沙尘暴肆虐全球6.“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A.海平面上升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增加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D.威胁人类的健康7.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有()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沿海湿地受损和动物迁徙④引起海水入侵⑤引起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⑥8.下列有关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表明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②全球变暖使现在农业发达地区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度地区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所以结果是利弊相当,不必忧虑③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完全由人类自己一手造成,没有自然原因④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主要是减少CO2的排放量,应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读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回答第9~10题。
9.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①季风地区②信风带③赤道低气压带④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时,图中可能出现同种灾害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某年1月18日,新疆北部、河西走廊、渭河平原、江汉平原一直到浙江沿海出现了7~10级狂风,新疆北部气温骤降至-20℃以下,浙江沿海气温降至5℃以下,黄河中上游普降大雪,江汉平原雨夹雪。
5天后,天气转晴。
据此回答第11~12题。
11.这次天气过程是()A.气旋活动导致的冷锋天气B.受中纬度西风的影响,来自大西洋的西风长驱直入C.副热带高气压导致的冷锋天气D.冷气团推进造成的冷锋过境天气12.下列我国的沿海海域中,可能由这次天气过程引发风暴潮的是()A.广东附近海域B.渤海海域C.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D.杭州湾读我国农作物水灾面积年际变化图,回答第13~14题。
13.分析右图可知,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的两个年份是()A.1991年和1998年B.1990年和1996年C.1999年和2000年D.1985年和1995年14.图示反映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A.在波动中平稳变化B.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C.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5~16题。
15.左图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进退的快慢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时间的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16.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大多是()A.人口稀少地区B.经济落后地区C.平原地区 D.高原地区读某年8月某日浙江省舟山渔场某地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图,回答第17~18题。
17.分析上图可知,该地的气压系统和气象灾害分别是()A.低压和伏旱B.低压和寒潮C.高压和伏旱D.低压和台风18.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A.狂风暴雨B.阴雨绵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下表反映了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我国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表示危害程度越大)。
据此回答第19~20题。
19.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乙类问题在广东省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条件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读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1~22题。
2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可能分别是()A.沙尘暴和寒潮B.暴雨和低温C.干旱和台风D.暴雨和高温2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和烈度关系的是()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据此回答第24~25题。
24.下列有关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原因的调查结果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水位升高25.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洪水发生的原理。
下列最能说明引发城市洪水的实验是()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C.将水倒在草地上,水很快下渗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读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回答第26~27题。
26.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A.兴修水库B.过度抽取地下水C.大水漫灌D.高大建筑群成片开发27.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危害有()①工厂、居民区楼房墙壁开裂、地基下沉②损坏地下管道工程③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变咸④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⑤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读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虚线表示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回答第28~30题。
28.分析上图可知,下列有关台风发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台风形成的主要区域②台风仅形成于水温26.5℃以上的海域③大西洋东部是台风频发海域④台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台风形成后,通常自东向西运动,其主要原因是()A.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B.低纬度地区以偏东风为主C.低纬度海区的洋流自东向西流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30.某台风中心自东南向西北经过海南岛,则过境前后海南岛的风向变化是()A.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B.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C.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D.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读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图,回答第31~33题。
3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喷发期间的盛行风是()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加强B.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强D.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33.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A.温泉众多,是理想的居住和疗养地B.独特的火山景观可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C.气候凉爽,适宜居住D.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超强台风“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
“桑美”是近50年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大的台风,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从而加剧了浙江、福建两省的灾害程度,两省共损失70.17亿元,死亡230人,失踪96人。
据此回答第34~35题。
34.在“桑美”登陆后,下列城市中,受到的危害最严重的是( )A.福州 B.厦门C.温州 D.杭州35.“桑美”登陆后适逢天文大潮,受其引发加重了浙、闽两省灾情的灾害是( ) A.风暴潮 B.滑坡 C.暴雨 D.狂风某年8月6日3时40分,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l21°48′E)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
读图并回答第36~37题。
36.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37.“麦莎”登陆期间,宁波市(29°48′N,121°30′E)处于11级风圈的边缘,则ll级风圈半径约为( )A.228千米B.178千米C.308千米 D.128千米读我国某地气象资料表,回答第38~39题。
3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39.下列有关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最少,旱情最严重B.春季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旱情最严重C.涝灾发生频率最高是在秋季D.该地区在冬季容易发生“白灾”40.某日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位于北冰洋某海域(80°N)科考船上小王子夜0点观测到太阳()A.位于正南方太阳高度为30°B.位于正北方太阳高度为10°C.位于正北方太阳高度为30° D.位于正南方太阳高度为10°二、选择题Ⅱ(本大题3小题,共20分)1.图甲表示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
图乙和图丙分别是在A、B、C三地观测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8分)(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该天气系统的中心是在A、B、C三地中的地过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