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公开课教案

说明文公开课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学科:语文课型:复习课执教:刘曼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批阅试卷2、找准错因能力目标:1、探究题型2、积累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中考阅读题的信心和能力[教学内容分析]中考总复习需要经历3轮:第一轮复习跑课本,抓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专项训练:语言的实际运用、名著阅读、古文的课内外阅读、现代文课外阅读和作文阅读,其中现代文课外阅读和作文阅读既是复习重点又是复习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第二轮专项训练,特别是现代文课外阅读在中考中的失分率很高,因此加强考生的阅读语感的培养和答题技能的训练,以及增强考生答阅读题的信心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分三道大题,共计27分左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和小说都是中考涉及的文体。

在徐州市2009年、2011年两套中考试题中都考查了说明文阅读,可见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

所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徐州市2009年、2011年两套中考试题的说明文阅读,共同探讨中考说明文阅读的技巧。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方向:1、批阅试卷2、找准错因3、探究题型4、积累技巧课前同学们已经独立完成了试题,请同学们说说说明文的考查要点都在哪?三、学生讨论回答说明文考查的要点,教师顺势送给学生第1张知识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文阅读能力考查要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5、理清说明文的结构:6、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7、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四、分析2009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动物也在全球化》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正在长得越来越像。

或: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追加人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这”是一个近指代词,往往代替它面前的人、事、物等。

解答这类的题目,首先从紧挨着它的句子入手,一般能找到答案。

当然,个别时候“这”指代它前面出现的所有内容,需要提炼概括。

2、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2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2分,每点l分)①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人侵。

②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和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炼与筛选一般都在文中。

凡是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使用原文;凡需概括的尽量抽取原文中的词语。

这样可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3、文章第⑥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4分)结论:分析:(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4分,结论和分析各2分)结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2分,意思对即可)分析:把“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

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分,内容、方法各l分)(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筛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

一个自然段的结论一般是本段的结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

说明文中,得到结论的方法很多,比如: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实际上,这类题目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考查形式,只是问法不同,文字表述有异而已。

教师顺势送给学生第2张知识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用说明方法各自的共性作用:作比较:更加突出强调说明了……举例子:用具体事实说明了……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列数字: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分类别:条理清晰,突出强调地说明了……4、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

(3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3分.句子l分,分析2分.其中扣住句义分析和特点各l分)示例:①“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中的“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的过程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中的“严重’一词.强调了人类不恰当的做法对生态系统适应力危及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这篇文章不是科学小品,语言的生动性体现不明显。

学生可以抓住一些表示限制、范围、程度、数量等方面的词语,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师顺势送给学生第3张知识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说明文语言风格有两种:简明平实和生动活泼,但都必须准确。

二、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通常考查词语的限制作用。

答题时要考虑如下步骤:1、明确某词的含义,如“估计”表推测;“最主要”表重要的,首要的。

2、答出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

3、答出若删去该词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改变句意”,“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表达……”等。

4、最后总结时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这个要点上即可。

五、分析2011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今日水世界》1.本文围绕题目从、和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3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3分,三方面各l分)世界的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解涣水资源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说明事物的特征根扎于文本,或(原文词句)或(提炼概括)教师顺势送给学生第4张知识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抓准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1、有的标题就是对象或特征。

2、注意抓中心句。

3、看字面意思,找标志语言。

4、概括归纳法。

5、比较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

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

事理说明文的特征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

2.请分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2分)作者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三组对比,更加突出了农业用水量增加的原因(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回顾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3分)(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3分)“大约”是“差不多”的意思,表示概数,(1分)说明“110倍”不是绝对精确的数据,用在这里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也更符合客观事实,(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分)(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回顾说明文语言的答题方法。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2分)()()A.从农业用水所占比作接近70%,工业生产占比重22%左右,生活用水占比重大8%左右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比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增长速度快。

B.从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今后需要多方面拓展获取淡水资源的渠道,不断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

C.第④段中“由于这一原因”中的“原因”指的是“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

D.人们还可以通过多喝茶水少饮果汁,对家庭生活废水二次利用,减少洗车频率等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做法,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题干)B 、D(第②段指出“这两方面的用水量……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故A句错误;第④段中的“原因”指的是地下含水层水位的下降,故C句也错。

)(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批阅自己的答案,并寻找错因、探究题型、总结技巧,同位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讨论所思所获,然后全班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教师引导点拨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道题的答题小窍门:本题考查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和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带有一定的开放性。

六、本节课的小结:说明文阅读能力考查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句子)。

3、说明事物的特征(段或篇)。

4、句子的含义(说明语言)。

5、开放性题目(写作目的与意义)七、拓展补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空间顺序:多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的过程。

二、时间顺序: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三、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有如下几种情况:1、从现象到本质2、从原因到结果3、从概括到具体4、从特点到用途5、从主要到次要6、从整体到部分7、从特殊到一般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2、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逐层深入的。

4、总分式: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并列式结构多见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见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八、课外作业: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做《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说明文专项阅读《奇妙的克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