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复习资料(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资料(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宋)范仲淹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

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①,元白邻封且唱酬②。

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注)①龚黄:汉代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

亦泛指循吏。

②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为生死不渝之交。

邻封:本指相邻的封地,泛指邻县、邻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感慨极深,是历尽沧桑、劫后余生之语,故对旧日好友倍加珍惜。

B.颈联以龚黄自喻,“聊牵强”有自谦之意,下句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

C.颔联分述昔日、如今之事,“共”“相”二字又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D.次句紧承上句,宽慰友人不要感叹年老;“两鬓秋”照应下文“晚年”。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以龚黄自喻”不对,“自喻”是将自己比喻为某个对象,诗中却是将自己和友人一起比作龚遂、黄霸。

故选B。

2.①珍重友谊。

人到晚年,朋旧凋零,诗人对健在的友人感情更深,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着身体还健朗,置办田园早日归隐,共享朋友相聚之乐。

②恬静淡泊。

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依靠科举成名,终生为官,但不热衷名利,晚年更是恬淡,希望早日退隐。

③仁爱谦虚。

诗人回首平生,觉得政绩不堪与汉代龚、黄相比,其实他在各个方面都已超出前贤,这是他的自谦之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结合“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与君乘健早归休”等分析,诗人珍重友谊。

人到晚年,旧交变少,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早置办田园,归隐自然,共享相聚之乐。

结合“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分析,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但不热衷名利,晚年追求恬静淡泊。

结合“龚黄政事聊牵强,元白邻封且唱酬”分析,诗人仁爱谦虚。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己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4.“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冠盖满京华”写当时高冠华盖者充斥长安的现实,而不是李白对自己的希望。

故选C。

4.“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是李白的独白,通过双关手法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出门”两句,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

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能力。

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依据人物的神态、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

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

”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从李白这些动作描写分明看出他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是对李白进行神态描写。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他的内心独白。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

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收,无使蛟龙得”,有双关意,既写出了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又暗示了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

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C.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6.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B【解析】B项,“都出典为《庄子•秋水》”错,出自《庄子•逍遥游》。

6.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

《登高》,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7.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8.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B【解析】B项,“孤寂寡淡”错误,应该是“安逸闲适”。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

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故选B。

8.“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形容夏木之茂密,环境幽深。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

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结合题干提示“诗中有画”赏析诗句内容。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

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

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9.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

B.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晨兴旺之景。

C.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

D.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

10.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错误,诗句“犬上阶眠知地湿”的意思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

此时的小狗已经爬起,没有在睡觉。

B错误。

故选B。

10.“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作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与上一句“宿酒未解的头重脚轻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