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与肝素剂量、注射方式和以往是否有肝素接触史无关,但与肝素制剂的来源有关。

1.病因
各种剂型的肝素可诱发血小板减少症。

实验研究表明,高分子量肝素更容易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症,这与临床观察到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一致。

二、发病机制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一些患者可能有特异性抗体IgG,抗体可与肝素一起使用-PF4复合物结合(血小板4因子),PF4又称"阳离子蛋白结合肝素"。

由血小板α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分泌颗粒。

α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分泌颗粒。

-肝素-PF4在血小板表面形成一个三分子复合物FcγⅡa免疫复合物是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并发症的可能机制,可激活血小板,产生促凝物质。

其他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无血栓并发症,可作为鉴别。

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复合物FcγRⅡa激活血小板的分子交联。

FcγRⅡa分子氨基酸链第131位点His/Arg多态性能影响其和IgG结合能力可作为预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个体风险的预测因素。

肝素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程可分为暂时性血小板减少
症和持久性血小板减少症。

1.暂时性血小板减少
大部分发生在肝素治疗开始后,血小板立即减少,但一般不低于50×109/L,它可能与肝素对血小板的诱导和聚集有关。

肝素可导致血小板暂时聚集,血小板粘附增加,血管阻塞,导致短暂性血小板减少。

2.持久性血小板减少
与前者相比,肝素治疗很少见5~8如果患者以前接受过肝素治
疗,血小板可能会立即减少,血小板的数量可能会低于
50×109/L,未见有低于10×109/L除血小板减少外,还可伴有血栓形成和弥散性血管凝血,出血症状罕见,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

1、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无变化,血小板计数
减少。

2、骨髓象:巨核系统可以无变化。

抗体检测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短暂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无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如果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不低于
50×109/L,而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继续使用肝素治疗,一般血小板数量可以自行恢复。

当血小板数量小于时50×109/L 或有血栓形成的表现,停止肝素治疗。

停止肝素几天内,可纠正肝素引起的所有血小板和凝血变化,但仍能检测到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伴随血栓形成,可进行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引起类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1.再生障碍
许多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骨髓增生较低,可先发生血小板减少,然后是红细胞和粒细胞增生较低。

2.骨髓增生异常
根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还需要通过引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的具体病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最早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血小板减少,继而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病态造血单核细胞系。

3.骨髓占位性病变
人们应该知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关键原因,以便采取更好的预防措施。

一些恶性肿瘤侵入骨髓,减少和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表现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症转移等血小板减少。

充分认识到应用肝素治疗诱发血小板减少的潜在可能性,经常复查血小板计数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各种剂型的肝素可诱发血小板减少症。

因此,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小板,避免血小板下降,及时调整治疗。

饮食中没有特别的注意事项,主要是避免吃高脂肪、高盐的饮食,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暴饮暴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