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使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质量检验。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1 《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第669页)。

5.1.2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编号:)5.1.3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

5.2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5.3 鉴别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0.035%蒽酮硫酸溶液、氢氧化钠、丙酮、甲醇。

5.3.1 取本品约40mg,置试管中,加水2ml,振摇使成混悬液,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硫酸溶液1ml,在两液界面处即显蓝色环。

5.3.2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充分振摇,加氢氧化钠0.5g,振摇混匀,加丙酮-甲醇(4:1)混合溶液10ml,振摇,即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5.4 检查5.4.1 酸碱度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精密酸度计、pH缓冲液。

取本品0.10g,加水10ml,振摇,制成混悬液,依法测定(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PH 值应为5.0~7.5.5.4.2 氯化物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标准氯化钠溶液、稀硝酸、硝酸银试液。

取本品0.10g,加热水30ml,在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残渣用热水洗涤4次,每次15ml,合并滤液与洗液于100ml量瓶中,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ml,加水稀释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标准氯化钠溶液2.0ml,置另一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供试品溶液与标准氯化钠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20%)。

5.4.3 干燥失重仪器:扁形称量瓶、电子天平、硅胶干燥器、电热恒温干燥箱。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已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依干燥失重测定法操作规程检查,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

5.4.4 炽灼残渣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电炉、硫酸、刻度吸管、坩埚、干燥器、茂福炉。

取本品1.0g,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ml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汽除尽后,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移置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后,再在500~600℃炽灼至恒重,即得。

遗留残渣不得过1.0%。

5.4.5 重金属仪器与试剂:电热恒温水浴锅、硝酸、盐酸、氨试液、酚酞指示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标准铅溶液。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微粉红色,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乙管;另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1.5ml,再用水稀释成25ml,作为甲管;再在甲、乙两管中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5.4.6 砷盐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电炉、电热恒温干燥箱、高温电阻炉、电热恒温水浴锅、测砷装置、盐酸、碘化钾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无砷锌粒、溴化汞试纸。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缓缓加热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移至测砷瓶中,加盐酸8ml与23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准备好的导气管密塞于磨口锥形瓶上,并将其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缓缓加热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移至测砷瓶中,加盐酸8ml 与23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 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 ,立即将准备好的导气管密塞于磨口锥形瓶上,并将其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0.0002%)。

5.5含量测定 羟丙氧基5.5.1第一法(气相色谱法)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气相色谱仪、己二酸、正辛烷、邻二甲苯、57%氢碘酸溶液、碘甲烷对照品、碘乙烷对照品、2-碘丙烷对照品。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25%苯基-7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00℃,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或热导检测器(TCD )]温度为250℃。

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于1500(填充柱)或10 000(毛细管柱),对照品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1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计算校正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

测定法:取供试品约65mg ,精密称定,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10ml 的顶空进样瓶),加己二酸80mg ,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取正辛烷0.5g ,置100ml 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既得)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 ,密封,精密称定,于130~150℃振荡60分钟,或在130~150℃加热30分钟后,剧烈振摇5分钟,继续在130~150℃加热30分钟,冷却,精密称定,若减失重量小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且无渗漏,可直接取混合液的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若减失重量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则应按上法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

另取己二酸80mg ,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 ,密封,精密称定,根据供试品中所含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的量,用注射器穿刺加入相应的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对照品,精密称定,两次称重结果相减即为对照品的加入量。

振摇约30秒钟,静置,取上清液体作为对照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 ,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并将结果乘以系数[碘甲烷(分子量141.94)转换为甲氧基(分子量31.03)系数为0.2186;碘乙烷(分子量155.97)转换为乙氧基(分子量45.06)系数为0.2889;2-碘丙烷(分子量169.99)转换为羟丙氧基(分子量75.09)系数为0.4417〕,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含羟丙氧基(-OCH 2CHOHCH 3)应为5.0%~16.0%;计算公式:()rs s C C A /A /f r =校正因子 式中:A s 为对照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峰面积;A 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C s 为对照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C 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

()()%10014417.0100.4A C %3'S'S ⨯-⨯⨯⨯⨯⨯⨯=-X m A f X `羟丙氧基含量 式中:A X 为供试品的峰面积;'S A 为供试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峰面积;'S C 为供试品溶液中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f 为校正因子;X 为供试品的干燥失重;m 为供试品的称样量(g )。

5.5.2 第二法(容量法)仪器与试剂:电子天平、精密酸度计、羟丙氧基测定装置、碳酸氢钠、碘化钾、30%(g/g )三氧化铬溶液、稀硫酸、酚酞指示液、淀粉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

仪器装置如图1所示。

图中D 为25ml 双颈蒸馏瓶,侧颈与外裹铝箔的长度为95mm 的分馏柱E 相连接;C 为接流管,末端内径为0.25〜 1.25mm,插人蒸馏瓶内;B 为蒸汽发生管( 25mm × 150mm) , 亦具末端内径为0.25〜 1.25mm 的气体导入管,并与C 相通;F 为冷凝管,外管长100mm, 与E 连接;G 为125ml 具刻度的带玻塞锥形瓶,供收集馏液用。

D 与B 均浸入可控温的电热油浴A 中,维持温度为155℃。

测定法:取本品约0.1g ,精密称定,置蒸馏瓶中,加30%(g/g )三氧化铬溶液10ml 。

于蒸汽发生管中装入水至近接头处,连接蒸馏装置。

将蒸馏瓶与蒸汽发生管均浸入油浴中(可为甘油),使油浴液面与蒸馏瓶中三氧化铬溶液的液面相一致。

开启冷却水,必要时通入氮气流并控制其流速为每秒钟约1个气泡。

于30分钟内将油浴升温至155℃,并维持此温度至收集馏液约50ml,将冷凝管自分馏柱上取下,用水冲洗,洗液并入收集液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滴定至pH 值为6.9~7.1(用酸度计测定),记下消耗的容积V 1(ml ),而后加碳酸氢钠0.5g 与稀硫酸10ml ,静置至不再产生二氧化碳为止,加碘化钾1.0g ,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滴定至终点,记下消耗的容积V 2(ml )。

另作空白试验,分别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与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V a 与V b (ml ),按下式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羟丙氧基(-OCH 2CHOHCH 3)应为7.0%~16.0%;计算公式:()%100W0751.0M KV -M V %2211⨯⨯=羟丙氧基的含量 式中:K 为空白较正系数(M 1V a )/(M 2V b );V 1为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V 2为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Va 为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V b 为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M 1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M 2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