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中枢神经 细胞瘤等9类。为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 本病好发于10-20岁青少年(《30岁),10% 发生4月以下的小儿。极少见,占颅内肿瘤的 0·5%。
❖ 常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好发部位为大脑 半球尤其是颞叶,其次为小脑,鞍上区、脑干 少见。
❖ 影像表现:
左颞叶胶质瘤
右颞叶胶质瘤(MR 压水像)
右额顶叶胶质瘤
右颞叶胶质瘤
间 变 型
伴 脑 脊 液 播 散
脑干胶质瘤
2. 胶质母细胞瘤
❖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进展极其迅速的肿瘤,为 成人幕上原发肿瘤中最常见者,其好发年龄为 45-55岁,30岁以下少见
❖ 常见部位为额叶白质,其次为颞叶,常累及多 个脑叶,经一侧大脑半球扩散至另一侧,呈典 型的“蝶翼”状
1)神经节细胞瘤: CT:平扫CT上为界清的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
38%合并囊性变,35%可出现钙化 增强扫描1/2可有强化,实质性部分强化明显 血管造影检查多为少血管性肿瘤 MR:MRT1WI信号混杂,T2WI高信号
左颞叶神经节胶质瘤
双侧听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右侧听神经胶质瘤
患者女性, 26岁
为其特征;17%可有颅盖骨侵蚀。 ④有1·3-10%病例位于脑室内,常伴有脑积水形成,可有
钙化,CT为高密度,常见于侧脑室。 2)MR:MR易于显示CT不易显示的病变
少枝 胶质 瘤的 斑块 状钙 化具 有特 征性
5. 脉络丛乳头状瘤
❖ 脑室内CPP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好发于儿童及青 年
❖ ·86%病人《5岁,乳头状癌占CPP的20%,均发生新生 儿
2)临床症状: 常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呕吐,主要是由于 占位效应及血管源性水肿所致 肿瘤内出血可引起中风发作的症状
1. 星形细胞瘤
3)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CT低度病变典型表现为境界不清、不 规则的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病变,仅40%增强扫描 有轻微的强化。 20%的星形细胞瘤CT可出现钙 化
❖ MRI:未合并出血的星形细胞瘤MR呈T1低T2高 信号。高度恶性病变碘造影剂及Gd-DTPA均有强 化,强化峰值在造影剂注入后30-60分钟,其强化 原因为肿瘤新生血管及内皮细胞增生区,可反映 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但并不能精确确定肿瘤的 大小。
❖ CNS外转移较少见,常在术后或放疗后出现
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1)CT:1/3呈高密度或混杂高密度,2/3因灶周水肿 而表现为低密度。
2)CT增强:90%病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常表现 为水肿包绕的后壁环状强化,其中心呈低密度的 坏死或囊变区。蛛网膜下腔出现强化,提示脑脊 液种植;室周强化可代表CSF种植或室周肿瘤侵 润。
a.矢状位T1WI b.轴位T1WI c.增强扫描 d.STIR e.轴位T2WI
神经节细胞瘤
患者男性,年龄21岁
偶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a.轴位T1WI
b. 增强扫描
c. 轴位T2WI
鉴别诊断:低度星形细胞瘤;伴钙化者与少突胶质瘤鉴别
神经节细胞瘤 26岁男性,偶有头痛症状
一、胶质瘤
❖ 起源于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及室管膜细 胞等。
❖ 成人原发神经系统肿瘤50%以上为胶质瘤, 儿童胶质瘤占全部神经系统肿瘤的80-90%。
❖ 胶质瘤分类(WHO分类)
星形细胞的肿瘤 1、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3、胶母细胞瘤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混合性胶质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
3)MR:多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瘤体与 灶周水肿常分界不清
梯度回波序列对出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敏感 性强。
右颞叶胶质瘤
左侧多形性胶质瘤(MR压水像)
左颞顶叶多形性胶质瘤(MR增强)
小陈旧梗塞 A、B疑良性梗塞,C为四个月后增强
左顶叶胶质瘤
❖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侧隐窝(39%)、侧脑室(43%)、 三脑室(11%)、CPA(7%)。一般成人好发四脑室, 新生儿好发侧脑室(尤其左侧)
患儿男性, 4岁。 头痛、呕吐 一个月, 近一周加重
a. 轴位T2WI b. 轴位T1WI c. 矢状位增强 d. 轴位增强
4. 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
1、脉络丛乳头状瘤 2、脉络丛癌 少枝胶质细胞的肿瘤 1、少枝胶质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 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 1、星形母细胞瘤 2、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3、大脑胶质瘤病
❖ 室管膜性肿瘤 1、室管膜瘤 2、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4、室管膜下瘤
❖ 松果体肿瘤 1、松果体细胞瘤 2、松果体母细胞瘤 3、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
鞍上JPA 应与颅 咽管瘤 鉴别
中线部 位肿瘤
常为实 性,
半球内 为囊性
4. 少枝胶质细胞瘤
❖ 为一种少见的幕上胶质瘤,占颅内胶质瘤4-5% ❖ 多位于大脑半球,50%发生于额叶,其次为顶
颞及枕叶,小脑及脊髓少见 ❖ 两个高发年龄:40-60岁;6-12岁,男多于女 ❖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视力障碍及痴呆,
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较长(平均5·1岁)
❖ 影像表现:
1)CT: ①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1/2肿瘤界限不清,57%病例低
密度;23%等密度;少数因继发出血呈高密度。 半数病例可出现强化,但强化轻微而不易察觉;高度恶
性及混合型肿瘤易于强化。 ②20%可伴有出血及囊变,但与肿瘤的分级无关。 ③高达90%病例可出现斑点及斑块状钙化,“树枝状”
一、胶质瘤
1. 星形细胞瘤
❖ 占大脑半球胶质瘤的25-30%及儿童小脑胶质瘤 的30%。在成人仅次于多形性胶质母,为第二位 常见的胶质瘤;在儿童为最常见的胶质瘤及后颅 窝肿瘤。
❖ 好发于大脑半球,尤其额颞叶,其次为顶叶,枕 叶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40-50岁。
1. 星形细胞瘤
1)组织学分类:Rubinstein三级分类法最常用 低度型(I,II级)--17-30% 间变型:低度型恶变者(III级)--占恶性12% 几乎所有低度者都经历间变过程,1/3-1/2最终恶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