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能变化)
5、脑超声:很少用,经颅多普勒 (TCD-Transcranial Doppler)有一定的意义,
可获得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信息. 临床CT、MRI最常用;其他较局限,不常用。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1、颅骨平片 : 颅骨-内板、外板、板障 颅缝 蝶鞍 生理性钙化 2、DSA:
一、胶质瘤(glioma):约占颅内肿瘤的40%
本节特指星形细胞瘤(ic tumors)
1、 病理: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属脑内 肿瘤。分为I-IV级。
I、II级相对良性,血脑屏障较完整。 III、IV级恶性,血脑屏障不完全或缺如。
2、 影像学表现: I级: (1)密度:低密度 (2)边缘:相对清晰 (3)占位效应:不明显 (4)脑水肿:基本上没有 (5)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血脑屏障完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4. 脑积水:分为阻塞性和交通性。临床 以前者多见。是由于肿瘤压迫阻塞脑脊 液循环通路而形成,表现为阻塞部位的 上位脑室扩大。(图)
第二部分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各自特点
灶不强化(血脑屏障不完全或缺如)
二、脑膜瘤(meningioma):占颅内肿瘤的 15~20%
1、病理:
起源于蛛网膜颗粒,多数居脑外。 有完整包膜,血供丰富,质硬,常有钙 化。无血脑屏障。
2、影像表现: (1)密度:略高或等密度肿块,常有高密度钙化 (2)边缘:清晰、光滑 (3)占位效应:较明显(肿瘤体积较大) (4)脑水肿:无或较轻,(压迫静脉或静脉窦,
基底节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苍白球(可钙化) 壳核
丘脑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二)基本病变表现 1. 颅骨平片: 1)骨折、异物 2)颅高压征 3)颅内肿瘤定位征 A、局限性颅骨变化 B、蝶鞍改变:垂体瘤 C、钙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3、MRI: 含水量高的组织,T1、T2长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脂肪—短T1、长T2 T1WI、T2WI高信号 钙化和骨骼—T1长、T2短 T1WI、T2WI低信号
血管流空效应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第一部分: 颅内肿瘤的共有特征。
观察颅内血管。
3、脑CT: 由外向内可见 颅骨-蛛网膜下腔-脑实
质-脑室系统 1)颅骨:高密度,其内空腔结构呈低密度
(图)
2)蛛网膜下腔:呈水性低密度, 包括脑沟、裂、池,相互通连,
充以脑脊液
鞍上池:蝶鞍上方—五角或六角形(图)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可产生明显水肿) (5)颅骨改变:贴近肿瘤的颅骨可有增生或破坏 (6)增强扫描:明显均一强化,边界更为清楚、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
脑 (BRAIN)
一、检查方法: 1、头颅平片 2、脑血管造影 (cerebral angiography) :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显示脑血管的方 法 数字减影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3、脑CT:computed tomography 1)平扫: 2)增强:CE (contrast enhancement) 静脉注入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增强 后病灶显示更清楚,可显示平扫未显示的 病灶
3、病灶大小、形状、数目及边缘: 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
4、造影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
肿瘤强化与下列三方面相关:
(1)血脑屏障破坏和肿瘤血管发育不良, 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溢。
(2)肿瘤血运丰富,造影剂在血管内滞留。
第二部分: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各自特
点。
第一部分:颅内肿瘤的共性
一、病史及临床表现 二、肿瘤的基本CT表现 (一)肿瘤的直接征象
1、 病灶密度(density): 分为低、等、高、混杂密度四种
类型。高于脑组织密度者为高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者为低密度。
2、病灶位置: 病灶在颅内的位置可以反映组织来 源。
3)特殊检查:
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灌注(perfusion) 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4、脑MRI: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1)平扫 2)增强 对比剂用Gd-DTPA 3)特殊检查 MRA、功能性MRI(用MR成像技
肿瘤钙化(直接) 生理性钙化移位(间接)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整)
II级: (1)密度:低密度囊状,可见壁或结节 (2)边缘:与脑质分界不清 (3)占位效应:有 (4)脑水肿:轻度 (5)增强扫描:环
形强化或见 壁结节
III-IV级: (1)密度:略高密度、混杂密度,可有坏死
(低密度)、出血(高密度) (2)边缘: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3)占位效应:显著 (4)脑水肿:显著 (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但不均匀,坏死
(3)脑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肿瘤局部血运 增加,发生过渡灌注。
因此,肿瘤强化反映了血脑屏障损伤 程度及血运情况。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