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B卷)(实验班)

安徽省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B卷)(实验班)

定远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8月月考试题B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7小题为单选题,8-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我国新交通法中规定“车让人”,驾驶员驾车时应考虑到行人过马路的情况。

若有一汽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即将通过路口,此时正有行人在过人行横道,而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2 s汽车才能停止B.在距停车线7.5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若经0.25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2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2.如图,装备了“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的汽车,当车速v满足3.6km/h≤v≤36km/h、且与前方行人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行人相撞。

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值范围是4~6m/s2,则该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约为A.0.08mB.1.25mC.8.33 mD.12.5m3.某质点始终做直线运动,将其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若从0到20t时间段内,其加速度a按照如图所示的规律变化,则0~20t时间段内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为A. B.C. D.4.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OA与AA′距离相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 –x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质点从C运动到C′所用的运动时间是从O运动到C所用时间的3倍D. 质点从C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是从O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的3倍6.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其中OA杆竖直放置,OB杆与OD杆等长,OC杆与斜面垂直放置,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四个环分别从O点由静止释放,沿OA、OB、OC、OD滑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依次为t1、t2、t3、t4.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 t 1>t 2B. t 1=t 3C. t 2=t 4D. t 2<t 4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同一车道行驶,甲在前乙在后,突然出现紧急情况,甲乙两车同时刹车,刚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18m ,刹车过程中两车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t=2s 时刻乙车与甲车发生追尾事故B. 在t=2s 时刻之前乙车与甲车发生追尾事故C. 甲乙两车不会追尾,在t=2s 时刻两车相距最近距离为8mD. 甲乙两车会在甲车停止之后发生追尾事故8.把A 、B 两小铁球从楼顶的P 点释放。

第一种方式:A 比B 早1s 从P 点释放;第二种方式:把两球用lm 长的轻绳拴起来,在P 点手握B 球把A 球提起同时释放,如阁所示。

从A 被释放起计时,则在A 、B 下落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 = 10m/s 2)A. 第一种方式,以B 为参考系,A 相对B 静止,且A 、B 间隔保持5m 不变B. 第一种方式,以B 为参考系,A 以10/m s 速度匀速下落C. 第二种方式,若H=6m, h=3m,则A 、B 全部通过窗户用时(2 1.2 )sD.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若从更高处释放两小球,两球落地时间差都将减小9.如图所示的x-t 图像和v-t 图像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v-t 图像中物体4,在4t 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 .图线1、2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C .两图像中,2t 、4t 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D .x-t 图像中1t 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10.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仿佛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 AB<t BC<t CDB. 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C. 水滴在B、C、D点速度之比满足v B:v C:v D=1:4:9D.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求得水滴在D点的速度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空2分,共16分。

)1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f=50 Hz,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1)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 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位置 B C D E F速度(m·s-1)0.7370.8010.994(2)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线.(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图线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1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 固定在木板上靠近物块处,光电门B 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其示数如图(b )所示,d=_________cm ;(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 位置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 运动至B 所用的时间t ,再用米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则st表示滑块在A 至B 段的_______的大小;(3)保持光电门A 的位置不动,逐步改变光电门B 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 位置弹开,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 值,并用米尺测量A 、B 之间相应的距离s .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误差(填“偶然”或“系统”);(4)若用s t t 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c )所示,该图线在st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_____速度的大小;用作图法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2/m s .(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解答题(共3小题,44分)13. (14分)如图所示,在平直的道路上,依次有编号为A 、B 、C 、D 、E 五根标志杆,相邻两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一辆汽车以v 0=20m /s 的速度匀速向标志杆驶来,当司机经过O 点时开始刹车,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汽车先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再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开始刹车后的0~7.5s 内汽车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如t B =5.5s 、t C =7.5s 分别是司机经过B 、C 杆的时刻.求:(1)司机的反应时间t 1(2)相邻两根标志杆的距离L (3)A 杆距O 点的距离X OA14. (14分)如图所示的A 、B 两个物体,距地面高度为45m ,A 物体因在运动过程中阻力不计,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10m/s 2,B 物体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其加速度大小为9m/s 2,方向为竖直向下,与高度相比A 、B 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求:(1)若A、B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求当物体A落地时物体B离地距离;(2)若要使两物体同时落地,在B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则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将A物体由静止释放;(3)若将B物体移到距地面高度36m的正下方C点,则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物体,A物体能否在B落地前追上B,若能,计算其追上的位置距地面的距离,若不能,则在A释放时至少给A物体多大的竖直向下初速度,才能追上B物体?15. (16分)在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和行人,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间距均为d=6.0m,且车长为L0=4.8m,最前面的行人站在横道线边缘,已知横道线宽s=20m.若汽车启动时都以a1=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v1=10.0m/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口.行人起步的加速度为a2=0.5m/s2,达到v2=1.0m/s后匀速通过横道线.已知该路口亮绿灯的时间t=4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另外交通法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允许通过.由于行人和汽车司机一直关注着红绿灯,因此可以不考虑行人和汽车的反应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路口对面最前面的行人在通过横道线的过程中与几辆车擦肩而过?(2)按题述情景,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使车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求刹车后汽车经多少时间停下?定远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8月月考试题B试卷答题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11题(1)(2)如图 (3)(4)12题(1)_________cm;(2)_______;(3)_____(4)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A .车减速为零所需最短时间为8s 1.6s 5v t a === 故A 错误;B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减速运动的位移为228m 6.4m 225v x a ===⨯故在距停车线6.4m 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B 错误; CD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8 6.4s 0.2s 8L x t v --=== 若经0.2s 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D 正确,C 错误。

故选D 。

2.D【解析】由题意知,车速3.6km/h≤v ≤36km/h 即1m/s 10m/s v ≤≤,系统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4~6m/s 2,最后末速度减为0,由推导公式22v ax =可得2210m 12.5m 224v x a ≤==⨯故ABC 错误,D 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