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谷运歙砚石

大谷运歙砚石

大谷运歙砚石——柯仲运
作者:文房四宝发布于:2013-08-05 01:35:13 文字:【大】【中】【小】人们一提起歙石产地,往往只知龙尾山,对其它砚坑则不甚了解。

历史上有人称歙砚为“龙尾砚”,但龙尾石并不能代替所有歙石,而只是歙砚石中的一个品种,在歙砚石中质地优良的还有大谷运砚石。

大谷运地处歙县北端,位于江南台隆北侧,旌德大断裂与绩溪大断
裂之间的汪满田倒扇形背斜地质结构的附近,组成背斜的地层为前震旦
系牛屋组浅变质碎屑岩系,宽约7公里。

砚石矿层岩性为板岩、含粉砂
板岩和砂质板岩。

本区共有11层砚石矿层,长度一般50—60米不等,
厚度0.4—4米左右。

现已探明砚坑有10余处,分别为冰纹砚坑、龙潭
老砚坑、双河口一号坑、泥潭坞砚坑、双河口七号坑、紫荆湾一号坑、
冰纹及千层石坑、大谷运上坑、大谷运下坑等。

这些砚坑采出来的砚石
都统称为龙潭砚石,大谷运砚石实际所指也就是龙潭砚石。

这些采坑中
的岩性多为黑色板岩,黑色含粉砂板岩和灰黑色砂质板岩互层,顶底板
为黄绿色千枚岩及黑色板岩。

采坑中的砚石含鳞片状绢云母及隐晶质达
92%—95%,属优质砚石,硬度一般在摩氏计3—4度之间,这样的硬
大谷运龙潭石
度最适合用于砚台的制作。

硬度过大,雕刻困难;硬度过小,容易使墨
堂磨得凹凸不平,影响砚的寿命。

如果砚石的硬度低于墨的硬度,容易
将砚石研成粉末,混入墨中影响书写效果。

大谷运区域砚石矿层层数多,规模大,石质细润,粒度均匀,发墨益毫。

发墨益毫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区域的砚石中含有6%—15%的粉砂和微粒石英,均匀分布在其中,并呈棱角状及次棱角状,恰似在砚石中嵌入“金刚砂”,所以发墨。

砚石中绢云母成分高,润滑细腻,所以不
损笔,益毫。

大谷运砚石质地坚硬、叩之金声,吸水性少。

吸水之所以
少主要是因为砚石矿物成分胶结紧,孔隙小,故贮水不涸。

千层石
大谷运砚石的天然纹饰繁多,有银星、金星、金花、金晕、水浪纹、罗纹、眉纹、雁湖眉子、牛毛纹、冰纹、雪花等,其中水浪纹较为普遍,金星石中含有少量黄金。

这样繁多的纹饰完全可以与龙尾砚石相媲美。

但总体来看,本区砚石变质程度比龙尾石浅,颜色偏黑,砚石表面暗淡,丝绢光泽不强。

大谷运石 金晕嫦娥孤栖 大谷运砚石虽有瑕疵,但其坚润的石质,繁多的纹饰是许多其它砚石产地无法与之相比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歙砚这支产业队伍将会不断壮大,但抑制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是现如今歙砚石产量越来越少,供不应求。

尤其是龙尾石,由于国家的保护和限制开发,市场上的龙尾砚石是越来越少。

石料的紧缺将会影响歙砚产业的发展,然而大谷运歙砚石,储量多,规模大,质地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采坑都长时间停止了生产,如果能切实地解决好开采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我相信,大谷运将会有许多精美的砚石涌向市场,将会为歙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