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一、歙砚制作嬗变史
歙砚,又名龙尾砚,主要产于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

因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唐宋时,婺源属歙州(后改徽州)管辖(治设歙县),由于历史上盛行州名物之习,故龙尾砚冠以歙砚之称。

与历史上所有的事物发展历程一样,歙砚的制作史也几经兴衰,不断演变成四大名砚之一,并成为一种具备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歙砚起源于唐开元年间,其诞生颇有戏剧性。

据宋人唐积《歙州砚谱》所载,一位姓叶的猎户在追逐野兽至龙尾山时偶然所得,猎户见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

至南唐年间,出现了朝廷下令有组织的开采,歙砚成了朝廷贡品。

这时候在龙尾山开发了眉子坑、罗纹里山坑、罗纹外山坑,史载后主李煜所用砚台即龙尾砚。

歙砚制作到宋代已兴盛于世了。

黄庭坚的《砚山行》诗中说“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

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其间有石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

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

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

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

时陈三日洒倾醇,祓祝山神口莫鄙。

悬岩立处觉瑰飞,终日有无难指拟。

不知造化有何心,融结之功存妙理。

不为金玉资天功,时与文章成里美。

”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歙砚产地、制作过程和美好价值。

这一时期的歙砚有许多传世之作,至今仍见于全国各大博物馆。

至元、明、清,歙砚制作逐渐衰落,制作技艺弱化,传世制作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品鉴水平越来越高,对艺术品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也逐渐有了市场。

这时候,在婺源、歙县、黄山等地,制作歙砚的工厂和从业人员数量如雨后春笋,日渐规模。

二、歙砚制作过程速览
制作歙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光、包装等七道工序。

选料。

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木者即有石病,不宜涿砚。

砚石硬度要适中,一般在莫氏3°—4°之间,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

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

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

分锯坯和磨坯两步。

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

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

磨坯分粗磨和细磨,先用粗沙加金刚石和水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细沙水磨,最后用油石和水砂纸打滑,使其四面平整、厚薄均匀。

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

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在本文第三点上将着重讨论)
雕刻。

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

刀法分轻、重、徐、疾、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磨光。

砚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

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至手触无铓为止。

图案部分可撒些细金刚沙,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光。

以棕帚蘸少许油脂,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尘不染。

启用时,用姜片擦砚池,即可着墨。

包装。

佳砚均需配砚盒,以保护图饰和铭文,防止尘埃入砚,即对砚起装饰作用。

砚盒有褪光漆盒、楠木盒、紫檀木盒、红木盒、梨木盒、红椿木盒等。

不可用比砚更硬的金属或其它材料制盒。

制盒要根据砚的形状“量体裁衣”,容砚应稍宽,籍以衬布,砚臵盒内摇晃无声。

砚盒刻字,以篆隶为常见,嵌以石绿。

三、歙砚制作的艺术追求
歙砚是特殊的工艺美术品,除了“物质”外还重在讲究“非物质”方面的造型完美、纹理妙用、色彩巧雕等,而强调雕刻本身的艺术水准,是艺人赋予砚石的感情及其创造意识的结晶物。

唐宋的砚台,造型端庄大方,线条挺拔隽秀,强
调实用;而明清的砚式,新颖别致,做工精细柔腻,注重欣赏。

浅雕、“背花雕”淡雅别致,更显石材的天生丽质,是传统的主要表现手法。

工艺师们努力在继承“精细秀逸”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简洁、古朴”的境界。

当今歙砚雕刻家有四大派:传统文人派,代表人物胡震龙、胡笛、胡茄,刀法细腻精奇,著作有《秋韵》、《汉简》、《日月合璧》、《双师舞球》、《双灵图》等;现代抽象派,代表人物方见尘,作品多富抽象现代感,亦保留石材天然的风韵,著作有《天官赐福》、《芭蕉习书》、《达摩面壁》、《剑魂》、《睡美人》等;徽派砖雕派,代表人物胡和春,作品古朴,凝重大方,拙中藏巧,著作有《报春图》、《五灵图》等;青年俊彦派,胡淼、张硕,刀法利落,线条流畅,擅长演绎情感,著作《归航》、《红楼梦》、《东坡词意》。

四、歙砚制作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歙砚价值在古代已非同一般,大书法家米芾曾以一方尺余的歙砚,换得豪宅一座,宋代书法家蔡襄在诗中说“玉质纯苍理致精,锋铓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当代歙砚除了在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和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外,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已把歙砚视为一种珍贵的文化来典藏。

歙砚在当代的价值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歙砚是有着深层中国文化积淀的艺术品,歙砚承载了中国千年来书画文化发展,翻开歙砚史,不难访寻到象柳公权、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唐寅等唐宋乃至明清的书画文豪大家的踪迹,他们无不视歙砚为至宝。

随着时代的进步,歙砚也不再是皇廷贵族、高官墨客的玩物,而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