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森林主伐与更新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张卓文一.理论方面:1.森林演替(顺行演替,逆行演替)。
2.林主伐方式、更新方式及相互关系。
3.以及主伐更新方式的合理设计与应用。
二.能力技能方面能够综合运用森林经营学和有关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熟练编制主伐更新方式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正确,计算无误、论述严谨。
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要求。
第一章森林主伐更新一.概念:对成熟林或部分成熟林进行的采伐称为森林主伐。
主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木材,还是提高各种防护效果。
更重要的是主伐后保证森林更新,扩大再生产,使森林成为持续利用的资源。
二.主伐方式a.皆伐:一次采伐全部林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形成同龄林。
b.渐伐:在较长的时间内,一般不越过一个龄级,分若干次采伐伐区内的林木,利用保留林下种,并为幼苗幼树提供遮阴条件。
林分采完后,林地上也全部更新起来,形成相对同龄林。
c.择伐:单株或群状采伐掉老龄林木,形成并始终维持异龄林结构。
三.伐前更新与伐后更新a.伐前更新:是指在采伐以益,在林冠下面的更新。
b.伐后更新:伐后更新是指在采伐后更新,方法有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或有工助进更新。
1987年9月10日的中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
更新跟上采伐的标准为:在采伐后的当年或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木任务。
更新质量达到: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大于85%,3年后保存率大于80%。
人工保进天然更新:补植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标准。
天然下种前整地的,达到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天然更新:苗木6000株/ha, 或健壮幼树达到3000株/ha,更新均匀度规程规定的择伐。
二次渐伐的林地所应该达到的要求。
四.主伐方式的确定主伐方式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防护效能的发挥,后备资源的恢复产生重要影响,必须考虑:a.林分的作用:林种不同,主导作用不同,所采用的主导方式亦不同。
b.林分结构:组成。
年龄,起源,郁闭度,层次结构及水平分配置不同,则应该选用不同的主伐方式。
c.林分与树种更新的特点:林下更新好,则采用择伐或渐伐,目的树种种子易飞散,易成苗可体用皆伐。
d.最佳效益:必须把主伐与更新统一考虑。
使两者协调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十章皆伐与更新皆伐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疚地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光或几乎全部伐光,并于伐后采用人工保进天然更新,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的方式恢复森林,所形成的森林是同龄林。
第一节皆伐迹地的立地特点一.迹地小气候:皆伐迹地太阳辐射达到地表,气温上升,相对湿度降低,蒸发量增大,风速大。
气温的变化对土中有机质的矿化有利。
对苗木的生长有利。
二.迹地植物与土壤:皆伐后的一到二年内,植稀少,矮低,林地植被极不稳定,原来阴性植物为阳性植物所替代。
前期内灌木杂草丛生。
总盖度为90—199%。
土壤逐渐失去多孔疏松的特性。
在干燥的条件下土壤变得更干燥,潮湿的地方更为潮湿。
第二节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皆伐迹地依靠成熟林木下种形成森林,俗称飞籽成林。
一.迹地的天然种源来年邻近的林分;来自采伐木;来自地被物中存贮的种子。
二.伐区的排列方法与更新带状间隔皆伐;带状连续皆伐;块状皆伐。
三.保证更新成功的措施保留母树:母树应该抗风力强结实能力大,干形冠形好;采伐迹地的清理和整理:迹地清理有利于种子与土壤接触和萌发扎根;保留益更树种。
第三节皆伐迹地人工更新更新方法:a.直播更新:b.直苗更新:节约种子,保存率高,幼林郁闭早,易于抚育管理,成林成材早。
适地适树:人工更新要做到树与地的矛盾协调和统一。
及时更新以便保持森林土壤条件。
第四节皆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一.评价优点:作业时间上和空间上集中,便于机械作业,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低;没有保留木,不会发生风倒;方法简单易行;皆伐迹地光照充分,只要抚育及时能增加更新林的生长;便于人工更新和更替树种。
缺点:皆伐引起气候,土壤,植被的变化,对更新不利;不利水土保持;更新后的林相单一,景观效益差;天然更新难于成功,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动物迁移,影响动物的繁衍。
二.应用条件:皆伐人工更新适于各种森林,但天然林更新应用受到较多的限制,而且往往难于成功;最适于全部是成,过熟林过林分,或树种更新的林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晃适皆伐;徒坡,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不应皆伐;森林火灾严重,铁路两侧不适皆伐;风景点不能皆伐。
第一节皆伐在生产中的应用北方大多采用皆伐方式,南方的杉木,马尾松采用小块状皆伐。
第十一章渐伐与更新渐伐是指在一个龄级内,将伐区内的林木分为二分之一,或多次伐去林地上的林木,渐伐过程中未能下种,等伐去所有林木时,林地已经更新,形成的森林为相对同龄林。
第一节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渐伐又称为遮阴法或伞伐法。
典型的渐伐可以区分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
一.预备伐:在成熟的林分中,通常郁闭度大,为了使林分准备条件,首先伐去过的林木,病虫害林木,使郁闭度降低到0.6—0.7,一般的伐木强度为Pv=25--30%。
二.下种伐:在预备伐过后,为了疏开林冠以促进林木的开花结实和苗生长创造条件,同时下种伐也能破坏死地被物使种子能有机会接触土壤,下种强度一般为10—25%,郁闭度为0.4—0.6。
三.受光伐:下种以后,林地上逐渐长起许多幼苗及幼树,它们对光照的要求越来越多,受光伐就是给逐渐长起来的幼树增加光照面进行的采伐。
强度为10—25%,伐后郁闭保持在0.2—0.4.四.后伐:受光伐后,幼苗幼树逐渐长大,逐渐接近郁闭,需要更大的营养空间。
因此需要伐去林地上的老一代林木。
中国的“森林采伐更新“规定: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已达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二次渐伐。
第一次伐去50%,第二次伐去作下的50%立木。
如果,林木的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可以进行三次渐伐。
第一次伐去蓄积量的30%,第二次伐去保留林木的50%,第三次伐去余下的林木,并在幼林达到郁闭状态。
第二节渐伐的种类渐伐可以分为均匀渐伐(广状渐伐),带状渐伐和群状渐伐。
一.均匀渐伐法:在预定的森林内均匀进行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
二.带状渐伐法:龄级为十八年以上扩大及至全林。
到最后老林伐尽时林地上出现许多金字塔型的新林木丛。
第三节渐伐的评价及选用条件一.渐伐的评价优点:有大量的种子来源,幼树有大树的保持,迁于种粒大不易传播的树种;所形成的林分是在老一代林木伐倒前所形成的,故缩短了轮伐期;林地上始终有林分存在,景观效益好;有皆伐采伐集中的优点,又有择伐优点,采伐期间保留木因林冠疏开加速了林木的生长;渐伐比择伐易于施工,简单,比皆伐技术要求高;采伐后的剩作物少且易于分解。
缺点:对保留木伤害大,不利于林地的清理;费用比较;渐伐是分2—4次采伐,每次伐木与保留木选择的要求;保留木易发生风倒,风折,及枯梢现象。
二.选用条件:水土易流失地区,风景区;适于任何树种的立地;适于同年龄林,也适于异龄林。
第十二章择伐与更新择伐最适合在异龄复层林中进行,每次采伐仅伐去一部分成熟或过熟的林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的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边疆进行的。
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凡是逐渐伐去上歧木,天然更新后形成的林分为异龄林,这种采伐称为择伐。
第一节择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法正异龄林与平衡异龄林:在异龄林中,每一龄的株数不等,但所占的面积即胸高断面积,其胸径和株数的分配接近把”J”曲线。
不平衡异龄林:在不平衡的异龄林中,每一龄级的株数不等,胸径和株数的要配不呈反“J”曲线。
而呈现为其它的分布曲线。
伐木的选定:择伐以伐去老龄木,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a.伐去受害的,弯曲的及霸王木;b.枯立木,形质不良的林木;c.非目的树种,下层受害木;过密的林木。
第二节择伐的种类一.集约择伐无论是单株或群状择伐,应该始终维持有各种大小林木的均匀分布。
林内已无衰老的林木,枯死的林木及风倒木。
这一点是与原始林的区别。
严格地说,应该控制采伐量的净林木生长量以保持平衡。
间隔期决定于采伐量和生长量。
择伐应该去大留小,去劣留优。
尽量使各龄级所占的面积相等。
二.粗放择伐采用径级择伐就是粗放择伐。
只对达到径阶健康优良的林木进行采伐。
而已达规定径阶的病虫害木,站干,弯曲木等弃之不顾。
伐木强度为30—60%。
疏密度常降低到0。
5以下,间隔期不定。
择伐后的林分因目的树种被伐,次生树占优,易于发生枯梢风倒等。
第三节择伐的评价与选择条件优点:择伐可以保持林地永远有林木的庇护,有利水土保持和景观效益的发挥;择伐形成的异龄林比皆伐及渐伐所形成的同龄林稳定性强;母树能提供充足的种子,幼苗有大树的保护,天然更新有保障;景观效益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生物量单位面积产量最。
.缺点:间隔期短,强度小,采伐分散,因伐木同时还兼顾抚育中小径木。
因此,成本高;对幼苗幼树的及大的保留木伤害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集约经营的情况;生长量和产量测量困难且费时;不得利于阳性树种的生长。
先用条件:水土流失易发生的地段;河流,道路及铁路两侧;风景区;阳性树种不适于择伐;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适于择伐;沼泽化和草原化地段适于择伐;与珍贵树种混交的林分,择伐有利这些树种的繁衍。
第四节择伐在生产中的应用择伐方式是人类获得木材的最早所采用的方式。
但自古到今,从南到北存在拔大毛的现象。
拔大毛的结果使林木的优良基因丢失。
林木的遗传品质变差。
第十三章采伐工艺与更新采伐工艺是指采伐时的伐木,打枝,造材,集材,伐区清理及装车等工序。
每一工序的施工不仅影响林地更新,还影响工作效率。
只有做到采伐与抚育相结合,采伐与更新相结合,才能做到采伐促进更新。
第一节采伐,集材与更新三采三集循环作业法a.在伐区划分采伐带,依次为人民服务,2,3,...b.当第一带的林木被采伐后,伐木工人进入第二带伐木,打枝,集材,清理工人进入第一带;c.伐木与集材清理工作交替进行;d.伐木顺序:先道(集材道),后号(被划时代和木带内号树),最后三角树。
三采三集循环作业法的优点a.流水作业,不窝工;b.集材可以远近搭配,可以均衡生产;c.集材道明确,便于控制方向;d.三角树控制了集材道宽度,控制和避免了伐木集材时对林地的破坏面积扩大,保护了幼苗幼树。
第二节采伐迹地的清理一.清理的必要性a.有种源更新清理为种子发芽,幼苗的成活及其生长提供条件;b.改善林内卫生,防止了火灾,病虫害的发生;c.清理可以获得大量枝叶,可以做燃料,饲料和肥料;二.清理方法:运出清理;堆积清理(堆腐法,带腐法,撒铺法)。
三.火烧法:堆烧法;全面火烧法。
第十四章矮林与中林作业第一节矮林作业一.概念:矮林(Coppice forest)是指以无性更新方法所形成的森林。
乔林(High forest )是指以种子更新或苗木更新的森林。
中木( Coppice--- High forest)是指在同一林地上既经营乔林又经营矮林的一种作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