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主伐更新

森林主伐更新


三、森林更新的概念
1.森林更新概念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 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
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2.森林作业法
森林更新与森林采伐是一个整体,是森林作业法的 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四、森林更新的方法
①天然更新 ②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不低于85%,3年后当减小,形状最好是长而窄,呈带状。 宽度依树种而异,一般应为树高的2~5倍
➢ 伐区的长边(即伐区的方向)与主风方向相垂直 ➢ 伐区面积一次不得超过5hm2
3.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植苗更新和直播更新 ➢ 直播更新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 植苗更新具有节省种子,保存率高,幼林郁闭早,
抚育管理较容易,且成林、成材较快
③ 保证天然更新成功的措施
➢ 保留母树 ➢ 采伐迹地清理和整地 ➢ 保留前更幼树
三、皆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
1.皆伐的评价
⑴优点
①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 ②不会有风倒或其他自然因子的危害 ③简便易行,伐区的区划和调查不存在仔细选择砍伐木和
确定采伐强度的问题 ④可使幼林得到充分光照,能加速新林的成长,尤其强喜
第二十四章 森林主伐更新
第一节 森林收获作业与更新简介 第二节 皆伐作业与更新 第三节 渐伐作业与更新 第四节 择伐作业与更新
第一节 森林收获作业与更新简介
一 森林作业的目的与要求 二 森林更新概念、类型与标准 三 用材林主伐年龄表
一 森林作业的目的与要求 1 在伐去主伐木的同时,保证在与定时期内恢复与建立新的林分 2 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目的树种的生长并早日成林 3 满足景观、娱乐、野生动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要求 4 为保持或发展一定的林分结构创造机会 5 为适应经营上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而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 6 针对存在的病虫害或火灾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更新办法
光树种 ⑤皆伐便于人工更新,最适用于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⑵缺点
①皆伐后引起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通 常对更新不利
②皆伐不利于保持水土,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③皆伐成林后龄级单调,从风景美化观点来看,这种采伐比
其他方式显得逊色 ④不采取各种保证更新的措施,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很难获
当不低于80%
③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
率达到人工更新的标准;天然下种前整地的,达到所 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④人工天然混更新
天然更新人工更新的优缺点比较
人工更新
天然更新
优 幼苗幼树生长迅速,便于更
点 换树种及时将整个林分伐去
而避免过熟立木留存过久
更新的费用少,能保持地表 和土壤的良好状态,可形成 稳定的适应性强的混交林结 构
准;天然下种整地的,达到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③天然更新:皆伐迹地应保留健壮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或者幼
苗>6000株/hm2,更新均匀度>60%。择伐、渐伐迹地的更新目 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 。
三 用材林主伐年龄表
树种 红松、云杉、铁杉
地区 北部
南部
落叶松、冷杉、樟子松、黑松
缺 更新成本较高,林分伐光后 点 地表暴露,引起水土流失而
土壤退化,耐荫树种则易遭
受霜害,形成同龄林易遭受
病虫害
实生幼苗生长慢,更新过程 较迟缓,有较多的次生非目 的树种滋生,会降低商品林 的目的树种产量
第二节 皆伐与更新
一、皆伐的概念和种类 二、皆伐的过程与更新特点 三、皆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
一、皆伐的概念和种类
1.皆伐的概念(clear cuttings)
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 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 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 历史沿革晚于择伐,在世界各国和我国森林经营 中普遍应用
2.皆伐的种类:带状间隔皆伐、带状连续皆伐和块状皆伐
二、皆伐的过程与更新特点
龄级期限
备注
20
20
20
20
20
10
20
南部是指长江
10
流域和长江以
10
南地区。北部
10
是指黄河流域
和黄河以北地
10
区,以及新疆、
10
甘肃白龙江、
5
祁连山林区和
5
西南高山云、
10
冷杉林区。
10
10
10
20
一、主伐的概念及目的
1.主伐的概念 2.主伐与间伐的主要区别 ➢ 主伐必须考虑森林的更新及防护作用的维持 ➢ 间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林木的生长,生产出优质、丰产
的木材,同时不断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
总的目的: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 持续利用
最终做到可持续经营:高蓄积、高生长量、高 收益、维持森林的多项功能、维持森林生物多 样性
二、主伐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1.主伐方式
➢ 皆伐 ➢ 渐伐 ➢ 择伐
采用何种方式:主要根据所在地的林分特点、作 用、结构、更新特点及经济条件 2.主伐方式的适用范围 ➢ 伐区:已确定的主伐林分或正在进行的采伐林分 ➢ 采伐迹地:主伐过的迹地
北部 南部
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 华山松、高山松
北部 南部
杨、桉、楝、泡桐、木麻黄、枫 杨
北部 南部
桦、榆、木荷、枫香
北部 南部
栎(柞)、栲、椴、水曲柳、核 不分
起源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人工 天然
主伐年龄 121以上 81以上 81以上 61以上 101以上 41以上 81以上 41以上 61以上 41以上 41以上 31以上 21以上 16以上 61以上 41以上 51以上 31以上 81以上
1.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①迹地小气候 太阳辐射直达地表,气温和土温都高于林内,尤其
地表温度增高和相对湿度的减低更为显著。这些气候 因子的变化,对迹地更新幼苗成活和生长,有不利的 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②迹地植物和土壤
2.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①迹地的天然种源
➢ 来自邻近林分 ➢ 来自采伐木 ➢ 来自地被物
二 森林更新的概念、类型与标准
1 概念:天然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 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森林更新。
2 森林更新类型: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3 森林更新标准
①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85%,3年保存率>80% 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