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三7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1. (6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的表演时间。
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
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
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前台”是人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是为了自己获得机会。
B . “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 .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已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 . 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B . 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C . 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了“公共人格”具有虚伪的特点。
D . 文字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表达了对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资,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 . 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现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C . 几张PS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发……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D . “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2. (18分)(2016·青羊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四家书楼谈歌乾隆初年,保定读书风气渐盛,藏书风气空前。
其中最有名声的藏书者是丁聚会,其次有郝伯力,王家惠,郑子森。
四人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切磋,谈书论诗。
四家人关系相处和睦,来来往往,应付唱酬,情感自然愈演愈深。
丁家是保定城内藏书行里首推的第一,丁聚会的父亲丁延祺卧病在床之后,长子丁聚会便接手了这些藏书。
丁聚会的同胞弟弟丁聚合,在北京做生意,据说生意很是红火……这几年丁聚会一改深入简出的习性,开始出入酒楼茶肆,又常常去城中的赌坊逍遥。
据说他总是不计输赢地豪赌。
发展到后来他便举债进赌坊,郝伯力、郑子森、王家惠三家都被丁聚会借过大笔银两,转眼两年过去,丁聚会已经债台高筑,至今也没有还贷的动静。
三人深深叹息一向稳重持家的丁聚会如何走到这一步田地,商议既然劝解丁聚会无效,也应与丁延祺老先生讲明白,让此事有个了结。
到了丁宅,门人传话只请郝伯力进去。
一个时辰后,郝伯力冷着一张脸,闷闷地讲,丁延祺老人病得很重,有些神志不清了。
三人商议求见丁聚会的妻子冯氏。
冯氏木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听三人讲述。
三人说过后,客厅一片沉默。
三人好生无趣,便起身告辞。
三人走在街上,郝伯力说道:“聚会败家,已成定局。
我相信聚会是不会白白赖账的。
只要催得紧,他必定将藏书抵债。
再说聚会的胞弟丁聚合,只在银子上看得要紧,诗书上却无一点儿兴趣。
丁老人朝不保夕,聚会已经变得这样,又没有后人,丁家藏书到此缘分便是尽了。
若是到了聚合手里,岂不是要尽其所有货与了书商吗?”面对三人的讨债,丁聚会长叹道:“我往日待你们三个不薄,几十年的交情,书友一场,如此相逼,是否有些过分了?”郝伯力冷笑道:“谁不知道聚会兄家中藏书万册有余,如何不以此抵账?”丁聚会怔了片刻,哀哀地说:“我今日就与你们做一个了断,拿我的藏书抵账就是了。
”说罢步子软软地向家中走去。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
清点书册,谈好价钱,打包装箱,搬上马车,三人各自引领着装满书籍的马车走了。
车载很重,车轮转动得吃力,压迫得积雪痛苦地作响。
这一夜丁延祺老人去世,两个时辰后丁聚会去世。
丁聚合匆匆赶回,他还带来一个姓李的书商,早已经将丁家的藏书讲好了价钱。
丁聚合得知家中的藏书已经被丁聚会抵了债,气愤得说不出话来,书商也气急败坏地索回了定金,泄气地走了。
郝伯力等三人吊唁后出了丁家,郑子森感慨万端说:“伯力兄,你催逼借贷,竟是为了保存那些藏书呀。
”郝伯力叹道:“这是丁老人的一片苦心啊。
那日我三人索债,丁老先生单独叮嘱我:逼迫聚会用藏书抵账。
这些藏书丁家已经传了九代,他万不想被后人换了银子挥霍一空,他知道我等都是藏书之人,便要我等借着索债的口实收藏这些书继以传世,他唯恐你二人心慈面软迁就了聚会这才瞒过。
”郝伯力接着郑重地说:“切记告诉自家后人,这些书传之后世,是我等的职责啊。
”丁聚合将宅子卖给了族人,分给冯氏一笔钱,让冯氏回娘家,便回北京了。
郝伯力等三人为冯氏送别。
冯氏取出三张银票,淡淡道:“这些银子,还望你们收回去。
聚会生前叮嘱我,一定要将这些还给你们。
”三人张口结舌:“聚会兄的借贷,已经将藏书抵账了啊。
”冯氏摇摇头:“你们有所不知,这些年聚会从未大赌,他只是虚张声势,只为从你们手里借贷银两。
他三年前发现自己身有不治暗疾,公公当时也是人命危浅,他们父子都担心家中的藏书被聚合败了。
思来想去,想把这藏书交与你们保存,又怕聚合从中作梗。
便想出一个借贷不还、以书抵债的办法。
”三人都怔住了,郝伯力仰天长叹:“聚会兄,你如此费尽心机,将这万余册藏书交付于我们,真可谓至情至义的藏书圣人啊。
我们岂敢稍有懈怠啊。
”第二天,三家便将藏书拢在了一起,一个月后,三家人出资在保定东大街盖了一栋阁楼,上面题的匾额是“四家书楼”。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小说通过读书人家藏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藏书对当事者是一件伟事,更是一件苦事,但却能够提升书的思想价值。
B . 小说围绕“这些藏书”,明写丁家忧书、保书、传书,暗写郝、郑、王三家借债、讨债、抵债,两条线索交织。
C . 小说对丁聚会形象的塑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聚合卖书这一情节就是从正面衬托聚会的形象。
D . “城中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越下越猛”,“积雪痛苦地作响”,这两处描写生动地烘托了丁聚会内心的沉重与痛苦。
E . 小说塑造了旧时藏书家的群体形象,从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感慨之余而肃然起敬。
(2)丁聚会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伏笔,请举例说明。
(4)有人提议将小说题目“四家书楼”改为“丁家书楼”,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3. (9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影片《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而使自己加速飞出太阳系“流浪”的故事。
当地球接近木星时,木星引力激增,地球与木星相撞,危机出现,最终人类为了希望而奋力化解危机。
该片在叙述地球流浪的过程中,注意刻画同一家族中三代人即老韩、刘培强、刘启之间的认同关系,突出了中国式家族认同传统的当代魅力。
可以说,《流浪地球》称得上中式科幻大片的开山之作,为世界科幻电影宝库奉献出中国电影人的无可替代的独创性建树。
此外,与国际一流电影科技水准相对接的制作水平,极大地促成了《流浪地球》创造的科幻奇观。
在电影院里,超强的视听感受让观众体验到了中国电影科技水平的巨大提升,这反映出在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影的类型化探索、工业化水准都跃上了新台阶,昭示着中国电影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王一川《中式科幻大片的开山之作》)材料二2015—2019年贺岁片票房变化及影片占比统计图(资料来源于猫眼电影)材料三中国科幻电影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认为,科幻片是和国家实力挂钩的,如果国家不够强大,普通观众没有自信去看本国人解救世界危机。
此论引发了《流浪地球》小说作者刘慈欣的共鸣。
在刘慈欣的印象中,即便是韩国和印度拍摄的科幻电影,影响力都相对有限。
2016年,郭帆拜会为《星球大战》制作视觉特效的工业光魔,这家顶级视效公司感兴趣的是文化差异: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逃跑都得带着家人?在好莱坞电影里,地球遭遇灭顶之灾时通常有两种解决途径:超级英雄解救全人类,或者建造“诺亚方舟”带人类逃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