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中的拐角问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中的拐角问题

体会如何根据已知的变化灵活的对内、外角定理做出选择。
观察、思考,再次体会知识的联系
此处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并实时给予点拨
回忆重要的解题思路,为下面的例题作铺垫,以突破难点。
学生体会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结论的过程,学习新知识
建立知识、思路、方法间的联系,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体会如何运用三角形内外角定理建立角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训练解题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探究活动
三.小结
四.作业
自主探究
∵AB∥CD∥MN,∠B=30°,∠D=15°
∴∠1=_____°∠2=_____°
则∠BPD=_____°
.
如图:AB∥CD,∠B=40°,∠D=30°,
则∠1=___°,
∠2==°
.如图:AB∥CD,∠2=30°,∠4=20°,
开拓视野,体现思维的连续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进一步体会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内外角定理建立角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对解题思维的培养。
进一步展示思维的连续探究的热情,进一步体会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定理建立角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对解题思维的培养。
则∠2+∠4= ____°
∠1+∠3=_____°
∠P=_____°
通过以上练习,你能发现∠BPD与∠ABP、∠CDP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探究活动1:
如图:在平行线段AB、CD内部任取一点P联结DP、BP度量∠D、∠B、∠P的度数
求证:∠P=∠D+∠B
解法1
解法2
解法3
小结:以上几种证明方法,分别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平行线的性质把分散的角集中,从而建立角之间的联系。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研究了两条平行线段内的任意点P,∠P=∠B+∠D,
探究活动2:
如图:在平行线段AB、CD外部任取一点P联结DP、BP度量∠D、∠B、∠P的度数;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你有新的发现吗?
猜想:AB//CD⇒∠P+∠B+∠D=360°
证明猜想
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
探究活动3:
如图:在平行线段AB、CD外部任取一点P联结DP、BP度量∠D、∠B、∠P的度数;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你有新的发现吗?
3)学习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体会变化中的不变
作业
复习平行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用量角器度量∠B∠D∠P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他们间的数量关系;
应用知识迁移,尝试解决新问题。
观察、思考、合情推理
根据前面复习中的思路方法进行证明,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体会变化中的不变性
树立思路,尝试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平行线中拐角问题的应用2017-5-26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转移角,建立分散的角之间的联系;
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体会变化中的不变性;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运用平行线转移角。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能够使分散的角建立联系的桥梁。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猜想AB//CD⇒∠P=∠D-∠B
证明猜想
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
知识拓展:
若AB与CD相交,联结DP、BP,度量∠D、∠B、∠A、∠P的度数;
猜想:∠P、∠B、∠D、∠A关系
结论:∠P=∠B+∠D+∠A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其它解法课下思考)
谈谈你的收获
1)利用平行线移角,解决分散角之间的关系
2)学习“活”的几何;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