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比如,顽皮----处罚。饮鸩(zhen )止渴的体罚方式 看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显然不利于教育对象的身心 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讨论】
学生考试作弊,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拿不到学位,
只是口头批评,导致考风越来越差;上课教师从不 考勤;一学期放四五部片子;学生讲课教师不进行 点评…… 从教师职业良心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这些教师 的行为符合职业良心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1、层次性高:“亏你还是一名教师呢”,要求教师职业 良高于其他职业良心。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经过职前教 育和继续教育,都有较高的对于教育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其 二,教育良心的调整范围广泛。如着装(庄重大方)、言谈 举止(文明高雅)、休闲娱乐的方式(健康)等。
2、教育性强:检验教师职业良心的最终标准当然只能是 看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
2、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
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
职业义务时所形成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知、 情、意、行在意识中的统一。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二、教师职业良心的意义 1、职业良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决策、监控和判断作 用;行为前--检查动机(是否善良)决策行为;行为中---监 督、控制修正;行为后----价值评价。 2、 职业良心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同时实现; 3、职业良心能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职业良心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够把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转 化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这种高度自学的责任意识是教 师自觉自愿地为教育对象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教师收获的 往往不是物质和荣誉的回报,而是良心上的宽慰和精神上的满 足,这正是教师职业良心的行动写照。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做教师,其中一份申 请书是这样写的:尊敬的领导: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 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 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 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 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 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 在1997年9月份,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途以后,那 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多年后,魏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 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的出奇;魏书生同时出任几 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的学生到了他的手里,个个品学兼优;魏书生巡 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场场爆满;魏书 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魏书生从未读过大学,却 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魏书生光芒四身射: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特级教师”、“全国劳动 模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 马祖光 陈学求学习活动 陈学求同志生前是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员。他自 19 59 年参加教育工作,至 2004 年 2 月因病逝世。 他于 20 世纪 50 年代冲破重重阻力从马来西亚 回国,不懈探索,创建了大量高粱、玉米育种材 料,选育出多个高粱新品种,为农业增产增收做 出了突出贡献。陈学求同志逝世后,被追授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百色学院政法系 孟立永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 马祖光 陈学求学习活动 吴玲同志生前是河南省郑州市第 22 中学高级 教师。她自 1977 年参加教育工作至 2004 年 7 月因病逝世,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勤奋工 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 1、良心的含义:“汉语”中的“良心”一词分为两 个字:一为“良”,即好;二为“心”,思想感情,也即 意识。良心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 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与自己的行为有关的正确认识。 如果说道德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义务,那么良心 就是被自觉意识到的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责任与义 务。 黑格尔说:“作为真实的东西,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 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 美国《韦伯斯特大辞典》对良心的定义是:“良心即 个人对正当与否的认识,连同一种要正当地行动或做一个 正当的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做了坏事时常能引起自 己有罪或悔恨的感情”。
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让学生轮流做班级的干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眼中的教师公正
对待学生机会平等; 平等待人,不偏向他人、不嘲讽及轻视; 不考虑学生的家境、服装以及学习成绩,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没有特别偏爱的学生,也没有特别厌恶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 同仁; 一视同仁,不对学习不好或纪律不好的同学怀有瞧不起的心理; 不给优秀学生开小灶; 对学生没有偏向心理,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进步机会;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 在同一事上采取同一态度对待; 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比如上课发言,应该每个人都叫,不光叫一个 人或几个人; 对待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不用有色眼镜看人; 一碗水端平,不在投票选举时说一些暗示的话。

第二节
一、教师职业公正的涵义
教师的职业公正
2、教师职业公正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 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 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 际关系之中。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 学生,是教师职业公正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公正
二.教师职业公正的内,老师上课总是叫那几个同学,每次我 举手老师都不叫我,太不公平了,我以后不举手 了……”; “妈妈,我们班数学老师就喜欢男同学,我不 喜欢上数学课”……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公正
亚里士多德:公正自身就是一种完满的德行, 它不是笼统一般,而是相关他人的。正因为如 此,在各种德行中,人们认为公正是最主要的。
亚当•斯密:与其说仁爱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公正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公正
二.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
1、 坚持真理,伸张正义
(1)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鉴别,使 学生学到真知实学;
(2)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本来面目;
(3)教师面对社会现实,必须伸张正义,主持公 道。 【各抒己见】在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评选活动中 如何做到公正(现状、问题、建议)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公正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幸福 的内涵; 2.掌握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 3.理解教师职业良心的价值及职业公正的作用; 4.掌握教师职业良心、职业公正及幸福能力的培养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2.教师职业良心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3. 教师职业公正的内涵; 4.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 5.教师职业公正的培养; 6.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与特点; 7.教师的幸福能力与培养。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四、教师职业良心的培养 1、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前提 如面对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 教师,就会主动威胁地去帮助这个学生,给他补课、答疑 等。这样做,教师在良心上就会得到安慰,否则,就会受 到良心的谴责,感到内疚。而对一个不负责的教师来说, 他会认为课上完了,就等于完成了任务,至于学生会不会, 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已无关。对于这样一位教师来说, 也就无所谓良心上的安慰或谴责。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良心
四、教师的职业良心的培养
2、高尚的师德品质----基础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品质的教师,必然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辛勤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全大局。一旦自己做 错了某事,良心上必然感到不安,千方百计要把损失补回来。 而对一个师徒品质很差的教师,必然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做错了事良心上也不会进行进行自我谴责,即使在舆论压力 面前,也要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不肯承认错误。 3、正确的荣辱观----重要途径 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职业良心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一 个教师连起码的知耻心、自尊心都没有,当然也就谈不上职 业良心。
一、教师职业公正的涵义 1、公正的涵义与特点: (1)涵义:“公”是公平合理,“正”是正直无私。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 (2)特点:对等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他人、自 己)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以一个标准 对别人而以另外一个标准对待自己,就叫偏私,当然就是不 公正了。 可互换性---处在对方的位臵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 认的法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依赖于公正之外的价值依据。 这一根据有二,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二是看它 是否有利于个体的幸福。

第二节
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 马祖光 陈学求学习活动 马祖光同志生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 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 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他自 1950 年参加教育工作至 2003 年 7 月因病逝世,为我 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处于 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抒己见】你眼中的教师公正是什么?

家长眼中的教师公正
能做到一视同仁,能把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一视同仁;
对待每个学生态度一致,不论其出身、家境、俊丑等; 公正无私、不分好坏,不只关注好学生; 不对任何学生抱有成见,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 ;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见。不论与家长是否认识,都不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