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1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答案
第11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答案
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
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 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
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
风、一路酣歌的景象的句子是浴乎沂, 风乎 舞雩, 咏而归。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 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 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
• (三)名句名篇默写
• (1) 姚鼐《登泰山记》中“ 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 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
”描写初登山 ”,形象
• (2) 王维《山居秋暝》中“
,
•
”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
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 (3) 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动物和人物的反应或感
受,侧面写箫声的语句是: “
• 翻译: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 人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啊。”
• 8.( 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 ),咏而归。
• 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 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 沐浴更衣,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 求雨。
•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 “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 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求则 非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 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 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
• 四、理解式名句默写
•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 方也
•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6.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7. 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非曰能之,愿学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 而作
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
临风、一路酣歌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 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 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
活跃的环境。他说:
“
,
。”
•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
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
去暗示的句子是:“
。 ”这既
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
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 1.(2020新高考全国I)《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 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
• 5.如其礼乐,以( 俟 )君子。
• 翻译:至于礼乐教化,要等待君子来实施了。
• 6.鼓瑟希,( 铿 )尔,舍瑟而( 作 ),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 撰 )。
• 翻译:(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 铿的一声,放下瑟,站了起来,答道:“我的 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
• 7.子曰:“何( 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
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
吾以也。”
•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 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
示的句子是:“夫子哂之。 ”这既是暗示性的
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
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
!’
,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
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
,加之以师旅,
,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
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
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
• 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
• 二、重点实词释义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坐 着)。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认为)也。居(闲时在家,指平时)则曰: ‘不吾知(了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用, 做)哉?”子路率尔(轻率的样子)而对曰: “千乘(车辆)之国,摄(迫近,指夹在中间) 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 (接着)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 (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义)也。” 夫子哂(笑)之。“求!尔何如?”对曰:“方 (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使……足)民。如(至于) 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赤!尔何如?”
第11篇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 一、课前检测【参考答案】
• 1.人而不仁,如礼何? • 2.朝闻道,夕死可矣。 •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1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 ) 也。
• 翻译: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 就可以使老百姓勇敢无畏,而且还懂得道理。
• 4.( 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 之 ),比 及三年,可使( 足 )民。
• 翻译: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 富足起来。
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 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
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 如或知尔, 则何 以哉。”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
• 三、易写错的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 )吾以也。
• 翻译: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 大就不畅所欲言。
• 2.千乘之国,( 摄 )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 馑 )。
• 翻译: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 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国内又发生饥荒。
•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诸 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名词作动 词,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愿为小相(在 祭祀或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焉。”“点! 尔何如?”鼓(弹奏)瑟希(同“稀”,稀疏,这 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铿尔,舍(舍弃, 指放下)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善言)。”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曰:“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指唱祭祀的歌) 乎舞雩,咏而归(通“馈”,进食,送食)。”夫 子喟然(长叹的样子)叹曰:“吾与(赞成,同意) 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1.(2020新高考全国I)《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 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
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
国,“
,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
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
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毋吾以
也。居则曰:
• 9.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 )点也!”
• 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呀!”
• 1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哂 )之。
• 翻译: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 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 11.赤也为之小,( 孰 )能为之大?
• 翻译: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小相,那么谁 能做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