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PT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建构主义的诸多流派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1.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2. 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 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构主义的诸多流派
1. 个人建构主义 2. 激进建构主义 3. 社会建构主义
1、个人建构主义
• 代表人物:
– 凯利(美)《个人建构心理学》 – 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原理》 同化&顺
应
• 学习观点: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 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
2、激进建构主义
• 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 三条基本原则:
②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 中,我们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 尽管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得 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 对这些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学习观
• 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 人与人的互动,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 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 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 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习 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 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 的意义建构过程。
• 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 境”“协作”“交流”强调学习的条件和过程,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2、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创设 情境
(2) 发现 问题
(3) 自主 探究
(4) 合作 交流
(5) 评价 反思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1、相关教学策略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 基础。目前较成熟的教学策略有
①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 ②认知学徒策略(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 ③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 ④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⑤社会建构教学(Social Constructivism)等。
皮亚杰
布鲁纳 维果斯基
杜威
2、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
• 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强调学习是 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2. 学习观 3. 学生观
1、知识观
•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质疑知识的客观 性和确定性。
①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 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 不过是人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不 是最终答案;
①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 构;
② 认知的功能在于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对经验建 构可行的解释;
③ 建构意义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 的;激进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找到了相通 的结合点
3、社会建构主义
• 维果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 的重要理论基础。
• 知识&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
•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 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3、学生观
•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 和差异性。
–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 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 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 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 己的看法。有些问题即便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 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可以基于相关的 经验,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问题 的某种解释。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ont.)
• 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 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 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 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 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 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 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 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