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简史

北宋简史

北宋史略
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立北宋政权)
(实施赵普的先南后北战略,击破荆湖后蜀,攻灭南汉后唐,收降漳泉吴越)
(斧声烛影中,传位其弟赵光义)
赵光义(宋太宗,灭北汉,俘北汉主刘继元;第一次北伐燕云,与辽军激战高粱河负伤逃遁,至宋军大败;
第二次三路北攻燕云地区,辽將耶律休哥破曹彬所部宋东路军于岐沟关,引至北伐全线惨败;逼死皇侄德昭德芳兄弟,以及皇弟廷美,破宋太祖所立金匮之盟,传位于其子)
赵恒(宋真宗。

萧太后携辽圣宗率兵大举南下,孤军深入宋腹地大肆攻杀。

宰相寇准携真宗登上澶州城头与城下辽军对峙。

相持日久,各地宋军开始反攻辽军,且辽军主帅萧挞凛在澶州城下被宋军
床子弩击毙,因此辽与宋订立澶渊之盟,宋赠辽岁币共30万,与辽互称兄弟之国。

至此宋辽边
境再无战事;位造天书,封禅泰山;与夏边境屡生摩擦,战和不定)
赵祯(宋仁宗,十二岁继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扰乱朝纲;西夏元昊立国,屡犯宋边,仁宗发大军三征西夏,兵败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此后宋夏边境龃龉不断,但仁宗一朝始终不能有力地解决西夏;嘉佑七年,仁宗病逝,在位42年)
赵曙(宋英宗,原名赵宗实,仁宗养子,负中兴之大志,一改仁宗一朝对夏的怀柔政策,奈何在位仅4年36岁即逝世)
赵顼(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展开熙宁变法,富国强兵;趁西夏政权更迭内乱之机,尽起五路大军攻入夏境,前期大有一统西夏之势,但因军队将领不和且深入西夏腹地,粮道过长,屡被西夏轻骑劫掠,以致惨败而归。

同时西夏领兵30万反攻宋永乐城,守将徐禧迂腐无能,至永乐城破宋军大
败;神宗也因永乐灵州兵败于两年后郁郁而终)
赵煦(宋哲宗,十岁继位,英宗之妻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元祐党人司马光等人尽废神宗一朝政治,归还攻占的夏地,与西夏苟合,是为元祐更化;哲宗掌权后拜章淳为宰相,逐元祐党人,复熙宁政治,一反对西夏屈辱退避政策重新对西夏采取攻势,史称绍圣开边;之后采取扰边浅攻之策,步步蚕食西夏土地,对夏作战屡屡得胜,致使西夏国力江河日下,从而扭转宋夏攻守态势,哲宗一朝也获得了对夏作战从未有过的胜利。

1100年,年仅25岁的哲宗病逝)
赵佶(宋徽宗,神宗11子端王赵佶继位。

使曾反对徽宗继位的章淳罢相,向太后垂帘听政,再次复擢元祐党人推翻新政,有“小元祐”之称。

徽宗掌权后,新旧二政采取折中态度,但收效甚微;任用的奸臣蔡京,在朝中驱逐异己,培植势力,搅扰朝纲,以致北宋末期朝廷暗无天日。

徽宗挟绍圣余威,收复煌鄯州城,控制青唐地区,断西夏之右臂。

在与西夏短暂议和之后,因蔡京事而宋夏战火重开,西夏累年征战国力不只,宋庭也因逐渐深入夏地而遭遇败绩,最后宋夏议和以宋
惨胜为代价,结束了北宋和西夏几十年战和不定的局面。

后完颜阿骨打建金国,北宋奸臣童贯同达成海上之盟与金共同夹击残辽。

此后两攻燕云,却被辽军大败而归,不得已在金军占领幽州之后发百万钱赎回燕云残城。

宋庭日趋混乱,外交屡屡失败,金兵在吞灭辽国大部之后顺势两路直扑汴梁城下,徽宗慌忙内禅皇位于其子赵桓,自己携奸臣蔡京童贯等人南逃)
赵桓(宋钦宗,危难中继位但且其内心懦弱无比,不得已起用主战派李纲殊死守卫汴京,与金军血战城池上下,待局势稍稳钦宗即与金军订立耻辱的城下之盟,使金军撤围而去。

未几,金大将粘
罕、斡离不再次统东西两路兵南下侵宋,粘罕与宋军鏖战太原城下,宋守将力竭城破,粘罕屠
城南下与东路军进围汴京。

围困日久,各路勤王之师均被金军击溃,宿将种师道病逝京城,军
心大动,同时昏庸的宰执何栗、孙傅请道士登城唤“六甲神兵”助战,致使城头无人守备,金
军见机大举进攻从而占领城门。

宋钦宗见大势已去,奉表出降;金军纵火焚城,挟徽钦二宗及
汴京城内二十余万人北归。

至此,立国167年的北宋灭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