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作者:————————————————————————————————日期:试卷第8页,总6页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知识点总结1.直线的参数方程(1)标准式过点()000P ,x y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如图)的参数方程是⎩⎨⎧+=+=a t y y a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定点()000P ,x y 加t 个单位向量就是动点 于是,t 的绝对值就是定点和动点间的距离,(2)一般式⎩⎨⎧+=+=bty y atx x 00(t 为参数)转化为标准式 ⎪⎪⎩⎪⎪⎨⎧++=++=t b a b y y t b a a x x 2202202.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1”的代换(1)圆()()222x a y b r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是参数) θ是动半径所在的直线与x 轴正向的夹角,θ∈[]0,2π(2)椭圆12222=+bya x cos sin x a yb θθ=⎧⎨=⎩ (θ为参数)试卷第8页,总6页椭圆 12222=+by a y cos sin x b y a θθ=⎧⎨=⎩(θ为参数) 3.极坐标(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换。
222cos sin x y x y ρρθρθ⎧=+⎪=⎨⎪=⎩(2)过原点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θα= (3)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极坐标方程:r ρ=二、例题示范题型一、坐标的互化。
(略) 题型二、参数方程的本质(表示点)。
1、点到点、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
参数方程看做点带入距离公式。
2、点的轨迹方程。
参数方程看做点,同时使用跟踪点发。
例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33x t y t=+⎧⎪⎨=⎪⎩(t 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3sin ρθ=.(1)写出直线l 的普通方程及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2)点P 是直线l 上的点,求点P 的坐标,使P 到圆心C 的距离最小.试卷第8页,总6页例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方程为40x y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cos 2sin x y αα⎧=⎪⎨=⎪⎩(α为参数).(1)已知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P 的极坐标为(2,)4π,判断点P 与曲线C 的位置关系;(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试卷第8页,总6页例3.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2cos 2sin x ty t =⎧⎨=⎩(β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2t 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
(Ⅰ)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Ⅱ)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例4.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10cos sin 2=+θρθρ,将曲线1C :⎩⎨⎧==ααsin cos y x (α为参数),经过伸缩变换⎩⎨⎧==yy xx 2'3'后得到曲线2C .(1)求曲线2C 的参数方程;(2)若点M 的曲线2C 上运动,试求出M 到直线C 的距离的最小值.题型三、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定标图号联、韦达三定理。
例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是16cos 2sin 0ρθθρ-++=,以极点为平试卷第8页,总6页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直线l 经过点(3,3)P ,倾斜角3πα=.(1)写出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 的参数方程; (2)设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求||AB 的值.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C 的参数方程为21,221,2x t y t ⎧=-⎪⎪⎨⎪=+⎪⎩(t 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2C 的极坐标方程22cos 30ρρθ--=.(Ⅰ)说明2C 是哪种曲线,并将2C 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Ⅱ)1C 与2C 有两个公共点,A B ,顶点P 的极坐标2,4π⎛⎫⎪⎝⎭,求线段AB 的长及定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题型四、极坐标的几何意义。
点到原点的距离。
(直线必过原点) 例7.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319x y -++=,以O 为试卷第8页,总6页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6OP R πθρ=∈与圆C 交于点,M N ,求线段MN 的长.例8.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自极点O 任意作一条射线与直线cos 3ρθ=相交于点M ,在射线OM 上取点P ,使得12OM OP •=,求动点P 的极坐标方程,并把它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考答案1.试题解析:(1)由3,3.x t y t =+⎧⎪⎨=⎪⎩消去参数t ,得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3330x y --=,由23sin ρθ=得223sin ρρθ=,2223x y y +=,即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33x y +-=.(2)()3,3P t t +,()0,3C ,()()222333412PC t t t =++-=+,0t =∴时PC 最小,此时()3,0P .2.试题分析:(1)可将直角坐标(1,1)P 代入曲线C 的普通方程得11132+<⇒P 在曲线C 内;(2)设点Q 的坐标为(3cos ,2sin )αα,从而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5cos()4|2αϕ++=(其中6tan 3ϕ=),⇒cos()1αϕ+=-时,d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42102-. 试题解析:(1)把极坐标系下的点(2,)4P π化为直角坐标,得(1,1)P ,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22132x y +=,把P 代入得11132+<,所以P 在曲线C 内. (2)因为点Q 在曲线C 上,故可设点Q 的坐标为(3cos ,2sin )αα,从而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cos 2sin 4|2d αα-+=|5cos()4|2αϕ++=(其中6tan 3ϕ=),由此得cos()1αϕ+=-时,d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42102-. 3.【解析】(Ⅰ)由题意有,(2cos ,2sin )P αα,(2cos 2,2sin 2)Q αα,因此(cos cos 2,sin sin 2)M αααα++,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cos cos 2sin sin 2x y αααα=+⎧⎨=+⎩,(α为参数,02απ<<).(Ⅱ)M 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22cos (02)d x y ααπ=+=+<<,当απ=时,0d =,故M 的轨迹过坐标原点.4.试题解析:(1)将曲线1C :⎩⎨⎧==ααsin cos y x (α为参数)化为122=+y x ,由伸缩变换⎩⎨⎧==y y x x 2'3'化为⎪⎪⎩⎪⎪⎨⎧=='21'31y y x x ,代入圆的方程得1)'21()'31(22=+y x ,即14)'(9)'(22=+y x ,可得参数方程为⎩⎨⎧==ααsin 2cos 3y x (α为参数). (2)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10cos sin 2=+θρθρ,化为直角坐标方程:0102=-+x y ,点M 到C 的距离5555|10)sin(5|5|10sin 4cos 3|=≥--=-+=ϕθθθd ,∴点M 到C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5.5.试题分析:(1)利用cos ,sin x y ρθ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利用直线参数方程公式求出参数方程;(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求出弦长||AB .试题解析:(1)曲线C 化为26cos 2sin 10ρρθρθ-++=,再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226210x y x y +-++=,化为标准方程为22(3)(1)9x y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3cos 33sin 3x t y t ππ⎧=+⎪⎪⎨⎪=+⎪⎩(t 为参数).(2)将l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24370t t ++=, 2(43)47200∆=-⨯=>,则1243t t +=-,127t t =, 所以2121212||||()425AB t t t t t t =-=+-=.6.试题解析:(Ⅰ)2C 是圆,2C 的极坐标方程22cos 30ρρθ--=, 化为普通方程:22230x y x +--=即:()2214x y -+=. (Ⅱ)的极坐标平面直角坐标为在直线1C 上,将1C 的参数方程为21,221,2x t y t ⎧=-⎪⎪⎨⎪=+⎪⎩(t 为参数)代入22230x y x +--=中得: 22222112130222t t t ⎛⎫⎛⎫⎛⎫-++---= ⎪ ⎪ ⎪ ⎪ ⎪ ⎪⎝⎭⎝⎭⎝⎭化简得:2230t t +-=.设两根分别为12,t t ,由韦达定理知:12122,3,t t t t ⎧+=-⎪⎨=-⎪⎩ 所以AB 的长()2121212421214AB t t t t t t =-=+-=+=,定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123PA PB t t ==. 7.试题解析:(1)()()22319x y -+-=可化为2223250x y x y +-+-=,故其极坐标方程为223cos 2sin 50ρρθρθ-+-=.……5分(2)将6πθ=代入223cos 2sin 50ρρθρθ-+-=,得2250ρρ--=,122ρρ∴+=,125ρρ=-.()2121212426MN ρρρρρρ∴=-=+-=.……10分 考点: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弦长公式.8.试题解析:设(),P ρθ,()',M ρθ. 12OM OP •=,'12ρρ=.又'cos 3ρθ=,12cos 3θρ∴•=.则动点P 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5分)极点在此曲线上,∴方程两边可同时乘ρ,得24cos ρρθ=. 2240x y x ∴+-=.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