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Cu:64 Ag:108 I:127 Ba:137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2.卫生部发生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
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 2)的叙述错误的是( )A.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漂白作用B.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 1C.CaO2和水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电子4 molD.Ca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3.某硫酸厂废气中SO2的回收利用方案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能含有2种盐B.a是SO3C.Y可能含有(NH4)2SO4 D.(NH4)2S2O8中S的化合价不可能为+74.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的质量都相同,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A.NH3B. HClC.SO2D.CH4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不能B.反应中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越多,其还原性越强C.某物质氧化性越弱,其还原性越强D.已知还原性:Fe2+>Br-,可知反应2Fe3++2Br-===2Fe2++Br2不能进行6.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已知NaOH完全反应,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 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 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为0.224 a LB.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Na2CO3D.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7.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CO32-.Cl-B.Na+.K+.Cl-.SO42-C.Al3+.Fe3+.SO42-.Cl-D.Ba2+.K+.OH-.NO3-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退色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退去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CO2↑+H2OB.铜溶于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Cu+2H++H2O2=Cu2++2H2OC.少量SO2通人氨水中:SO2+NH3·H2O=NH4++HSO3-D.向A12(SO4)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生成BaSO4和Al(OH)3:Al3++SO42-+Ba2++3OH-=BaSO4↓+Al(OH)3↓10.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及其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溶有SO2的BaC12溶液中通人气体W有沉淀生成W一定是C12B 待测液中加人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人溴水溶液变为红色待测液中一定含Fe2+C 向待测夜中加足量的稀HNO3,无成淀产生,再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待测夜中一定含有SO42-D 常温下,擦亮的铝丝先放人浓硝酸中浸泡,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铜析出铝与CuSO4溶液不反应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足量SO2,产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D.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12.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
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B.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实验C.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13. 设N 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 CO2所含的原子数为3N AB.1mol 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0.5mol C2H2和C6H6的气态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总数为2N AD.2L 1mol/L的盐酸中所含HCl分子数约为2N A14.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HClO>I2>SO42﹣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C.第二步蓝色消失的反应中1mol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数目为2N A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退色15.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叙述中错误的是()A.1 mol Na2O2与2 mol 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OH和Na2CO3B.由Na2O、Na2O2、Na2CO3.10H2O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溶于水后加入50 mL 1 mol/L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为任意值C.将mg 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足量Na2O2充分吸收,Na2O2增重mgD.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Na2O和Na2O2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12分)实验室通常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产物是,(2分)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
(2分)(填化学式)(2)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3)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分)(4)假设有87.0gMnO2完全参加反应,至少需要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是mol,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L。
(4分)17. (7分) 作为高中生,学会利用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某中学的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老师提供的基本仪器和药品进行了如下探究.I.兴趣小组同学对课堂上学到的胶体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1)利用买来的鸡蛋的蛋清配制成溶液,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发现一条光束穿过鸡蛋清溶液,此现象称为.(1分)(2)将配制好的盐酸溶液加入到鸡蛋清溶液中,发现出现絮状沉淀,此现象称为.(1分)I I.兴趣小组同学试图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①利用用完后剩下的鸡蛋壳和配制好的稀盐酸溶液制备CO2;②查询相关书籍后,设计了如图2装置:(1)B装置在此处必要(填写“有”、“无”)请简述原因.(2分)(2)A装置中的饱和NaHCO3的作用.(1分)(3)实验前测得C装置(含水)重量为50.00g,实验完毕后C装置(含水)重量为40.02g,D中量筒读数为10.0mL,已知相同条件下H2密度为0.09g/L,请根据以上数据用相对密度法计算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保留一位小数).(2分)18.(6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按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的类别进行研究。
以下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某种金属元素对应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指的转化都是一步完成)。
(1)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分)(2)若B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每生成1molO2,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1分)(3)写出一种“C→D”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分)(4)某同学将一小块A单质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19.(12分)(1)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①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
(2分)②第Ⅱ组物质中,跟第Ⅰ组所有物质都不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该物质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7分)(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氯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盐酸⑧氯化钠⑨熔融的硝酸钾⑩硫酸钡,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
(3分)20.(9分)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H2SO4、H2S、SO2、Na2SO3、BaSO4、CuSO4这6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SO2与H2S能发生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2)Ba2+有剧毒.某市曾发生一起“毒烧饼”事件,起因是烧饼摊主在制作烧饼的过程中误将碳酸钡当作干粉使用,导致多人食用烧饼后中毒.试写出碳酸钡与胃酸(以盐酸表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分)(3)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则发生了钝化;若铁棒表面,则未发生反应.(2分)(4)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雨的pH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酸雨的成分,该同学取某一时段的这种雨水VL,加入0.5mol•L﹣1的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恰好消耗40.00mL Ba(OH)2溶液.该VL雨水中共溶解的SO2体积是mL(标准状况),为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分)21.(9分)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铜、铁与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1)甲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硝酸的反应.已知仪器a中盛有足量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试管b中盛有6.4g铜.①仪器a的名称是.(1分)②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主要有.(2分)③待试管b中反应进行完全,如果向b中液体里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g.(2分)(2)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0.1mol Fe和含有0.3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HNO3只被还原成NO.则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3+):n(Fe2+)为.(2分)②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NO气体的体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