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

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 解析: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

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④动机。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

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⑤情绪。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而积极情绪将有助于问题解决。

⑥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从众现象。

)解析:3.简述Paivio(佩威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佩威奥提出,脑中存在表象和语言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

一是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二是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时间和行为的符号功能。

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

该理论还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 (1)表征型的,语言或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

(2)调用型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

(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和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协同激活。

)解析:4.简述想象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新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想象有预见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对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尤其突出。

(3)想象有代替作用,当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得到代替满足。

(4)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解析:5.什么是问题空间?(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做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

)解析:6.论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过程大体包含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1)准备期:在明确创造目的、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积累素材和有关知识经验,研究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整理出头绪,掌握必要的创造技能。

(2)孕育期:又称酝酿阶段,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资料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以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

(3)明朗期:又称豁朗阶段,经过对问题周密的长时间思考之后,无意中受到偶然事件的触发而突然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使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4)验证期:对明朗阶段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阶段,也是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过程。

)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8.( )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分数:2.00)A.气质B.能力√C.人格D.意志解析: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9.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分数:2.00)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概括力√D.创造力解析: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它的核心是抽象慨括力。

10.最先提出情境智力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吉尔福特B.阜南C.加德纳D.斯腾伯格√解析:解析:智力三元论,由斯腾伯格提出,认为智力由三方面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11.智力的PASS模型的理论基础是( )。

(分数:2.00)A.认知资源理论B.记忆的SPI理论C.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D.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解析:解析:智力的PASS模型建立在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基础之上。

PASS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分别为三个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属于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2.英语老师需要教学能力和英语能力,这种能力的结合称为( )。

(分数:2.00)A.才能√B.天才C.知识D.技能解析:解析: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如教师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13.企业家演讲时的语言感染力属于( )。

(分数:2.00)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一般能力解析:解析:社交能力:指个体运用适当交往技巧增进与他人心理关系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4.人们的总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为( )。

(分数:2.00)A.2~9岁B.10~17岁C.18~25岁√D.26~33岁解析:解析: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速,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人的总体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

15.王充的施用累能、科用累能反映了( )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分数:2.00)A.遗传的作用B.环境与教育C.实践活动√D.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科用累能:从事不同的活动积累不同的能力,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影响。

本题强调主体在不断使用和实践过程中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16.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和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属于( )。

(分数:2.00)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操作能力解析:解析: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写出新作品的能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17.哪种智力理论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之上的?( )(分数:2.00)A.智力的PASS模型√B.智力三元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智力三维结构理论解析:解析:智力PASS模型是由纳格利尔里和戴斯提出来的,它包含了3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