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对使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詹姆斯一兰格√B.坎农C.伊扎德D.拉扎勒斯解析:解析: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认为,对外周生理反应的知觉就是情绪,即生理反应引起情绪。
坎农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伊扎德提出了动机一分化理论,而拉扎勒斯提出了认知一评价理论。
3.将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关节、腺体等效应器的神经元是( )。
(分数:2.00)A.感觉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联络神经元解析:解析:运动神经元又被称为传出神经元,其功能是将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肌肉、关节、腺体等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也叫联络神经元,是在传人(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神经元。
4.咬紧牙齿,可使身体其他部位正在发生的疼痛减轻,这反映了感觉的感受性变化规律的( )。
(分数:2.00)A.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感觉的相互作用√解析:解析:适应是指对持续刺激的感受性改变的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这些都不能解释咬紧牙齿后疼痛降低。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感觉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强噪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
5.人们总是习惯根据国家、地区、地理位置等对人群进行划分,体现了知觉的( )。
(分数:2.00)A.相似性原则B.邻近性原则C.同域原则√D.连续性原则解析:解析:邻近性指人们倾向于把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相似性指人们倾向于把大小、形状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连续性指人们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组合成一个整体;同域性指人们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成一个完整形状。
6.下列对意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A.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B.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C.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并非一个连续体√D.意识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解析:解析: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分数:2.00)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解析:解析:思维只有两个特征:概括性和问接性。
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题干里“的结论”三个字。
建议大家记住几个关于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典型例子。
8.明度恒常性的知觉( )。
(分数:2.00)A.取决于物体的照度B.取决于物体的亮度C.取决于物体反射到眼中的光量D.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解析:9.在2008年夏,Psyedu不慎摔断了右手。
为了保证《重难点手册》第一版能如期面世,他咬牙坚持用左手打字,最后在预定时间交稿。
如果用大五人格模型来测,他的哪一个因素的得分一定很高?( )。
(分数:2.00)A.外倾性B.开放性C.神经质D.责任心√解析:解析:在“大五”里,显示了人的尽职、自律等特质的因素,叫责任心。
大五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10.布鲁德曼皮层分区中,第17区属于( )。
(分数:2.00)A.言语区B.视觉区√C.听觉区D.机体感觉区解析:解析:布鲁德曼17区属于视觉区;布鲁德曼41区和42区属于听觉区;布鲁德曼1区、2区、3区属于机体感觉区。
言语区在布鲁德曼44区和45区。
11.小Q是一个不关心时事的人,但如果她喜欢的作家对某个焦点事件发表了评论,她也会认为这个事件值得关注。
根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小Q对待该新闻事件的态度属于哪个阶段?( )。
(分数:2.00)A.服从B.认同√C.内化D.接纳解析: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态度的形成。
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这可能是出于主体的意愿,不知不觉地模仿;也可能是受到群体规范的压力,从而产生服从行为。
第二阶段——认同,态度不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被迫改变,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行为或新的信息,这一阶段已经与所要形成的态度接近,但没有同自己的全部态度体系融合。
第三阶段——内化,内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经被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稳固,也不太容易被改变。
本题中的小Q原本对新闻不感兴趣,但认同了喜欢的作家的态度。
因此选B。
12.小花在一次车祸后就不能正常完成学校的听写作业了,但她可以正常说话和进行其他活动。
请问,她最可能是哪个脑区受伤?( )。
(分数:2.00)A.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角回D.联合区解析:解析: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它与理解口头语言有关,称为威尔尼克区。
这个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理解口语单词,不能重复刚刚听到的句子,也不能完成听写活动。
13.你看到一个人在图书馆捡到50块钱,他没有上交,而是独吞了。
因此你判断他是一个品行极其不端的人。
关于你的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你的判断是由于从众心理B.你的判断是由于去个体化C.你的判断是由于内隐社会认知D.你的判断是由于一致性偏见√解析:解析:我们大多数人都抱有一个普遍的理论或图式,那就是: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因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非他们处于什么样的情境。
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时,我们比较像人格理论学家,认为行为根源于内在特质。
这种推论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个性及人格相一致的倾向被称为“一致性偏见”。
一致性偏见非常普遍,以至于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14.团队比赛时,运动员一般都会身着统一服装,这既是为运动员考虑也是为观众考虑,因为知觉组织具有( )。
(分数:2.00)A.对称性原则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解析:解析:非常简单,用常识即可解题。
但要通过此题及时复习知觉的所有组织原则。
15.“带着手表找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分数:2.00)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外部感觉D.感觉后像解析:解析:这属于皮肤对手表压力的感觉适应。
16.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 )。
(分数:2.00)A.保持和遗忘B.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解析:解析:记忆包括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再现的方式又有再认和回忆两种。
17.思维过程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分数:2.00)A.具体化B.系统化C.分析和综合√D.比较和抽象解析:解析: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盼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8.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的是( )。
(分数:2.00)A.冯特B.施洛伯格C.普拉切克D.伊扎德√解析:解析:有许多不同的关于情绪维度的理论,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维度的四维理论。
19.朋友们都认为司马紫衣是一个乐观的人,司马紫衣也这么认为。
司马紫衣的这种认知属于自我意识的哪个部分?( )。
(分数:2.00)A.反响评价√B.社会比较C.自我认知D.自我体验解析:解析:反响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反映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比较是指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特征的认识,比如我的身高是170cm;自我体验则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的体验。
20.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发生过反日游行,有很多人乘机砸毁了一些店铺,并偷窃了其中的财物。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是因为发生了( )的现象。
(分数:2.00)A.从众B.服从C.去个体化√D.群体极化解析:解析:从众指迫于真实或者想象的压力做出了某种行为,游行并不要求打砸抢,所以A项不对;服从强调权威的命令,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发出命令;去个体化指在群体中个人身份被淹没从而使得个人难以被惩罚,打砸抢的个体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决策更加趋于保守或冒险的现象,这里的行为也并不是群体行为。
21.用某智力量表测量,测得12岁的司马紫衣的比率智商是110,9岁的瑶瑶的比率智商也是110。
请问谁的智商更高?( )。
(分数:2.00)A.司马紫衣B.瑶瑶C.二者相同D.无法比较√解析:解析:要掌握比率智商的概念;不同年龄的比率智商没有可比性。
22.下列人格理论中,哪一种不能用访谈法进行评估?( )。
(分数:2.00)A.心理动力学B.人本主义C.特质理论√D.社会学习解析:解析: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估方法是投射测验和个人访谈;人本主义采用的方法是客观测验和个人访谈;特质理论采用的方法是客观测验;社会学习理论采用的方法是访谈、客观测验和观察。
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2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感觉测量的方法有( )。
(分数:2.00)A.最小可觉差法√B.平均差误法√C.恒定刺激法√D.信号检测论解析:解析:D项信号检测论是在传统心理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B、C三项为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中测量感觉的方法。
24.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分数:2.00)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解析: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5.哪些阶段的睡眠被统称为“慢波睡眠”?( )。
(分数:2.00)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解析:解析: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统称为“慢波睡眠”。
26.下列哪些现象可能诱发侵犯行为?( )。
(分数:2.00)A.给自行车打气√B.武器效应√C.去个性化√D.观看摇滚乐影片√解析:解析:影响侵犯的因素有: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