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埃尔斯特(Elster)提出的这个说法颇有启发——这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关系会经常发生。

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帕雷托效率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合法性机制是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

也就是说,各种组织受制度环境制约,追求社会承认,采纳合乎情理的结构或行为。

松散联接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结构关联松散,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每个部门可以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

能力的陷井:即人们在提高适应性、提高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人们从事在目前做法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得走出已有结构的困难大大增加。

学习性组织理论:组织可以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试错”、“边干边学”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

问题导向决策模式类似于“救火”式决策模式,即组织只有察觉到“不满意”的状态时才会启动组织决策过程去解决问题,它的启动受以下因素影响:答案导向的组织决策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是的决策模式,是指组织得到一种新的手段、技术或认识角度后便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它与制度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启动受以下因素影响:帕累托最优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资源分配方式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新制度主义1霍桑试验引出的人际关系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2 二战后韦伯的研究著作被大量地引进美国社会学中,尤其是韦伯对科层制的重要研究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们的极大注意。

3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个大的流派。

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代表人有西蒙(Herbert Simon),马奇(James March)和塞特(RichardCyert4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组织社会学的研究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上。

5 经济学假设人们的爱好或偏好是不变的;假设人们的行为是追求私利的6阿罗的不对称信息论合同前的逆向选择——组织对策:试用合同后的道德风险——激励机制7 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角度去研究、认识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

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技术环境,还必须包括组织的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

8 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9声誉制度的建立有两个前提。

第一,这是一个地位分化的过程(“我的产品和你的产品不一样”);第二,这同时也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人们必须接受、认可统一的标准。

10在一定制度条件(人们受制度环境的约束)下,群体异质性越大的社会越可能产生共享观念,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共享的观念才能说服其他人,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1 在组织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组织历史发展史上对此有何论述,结合现实论述关于“效率与适应”的基本观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短期效率和对未来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之间有着一个深刻的矛盾。

一个企业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但是,一个企业的效率越高、对此时此地环境的适应越好,它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它的长期适应能力也就越差。

企业提高效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加强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如:严格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建立正式的组织结构等等。

鼓励低层次组织在不同方向的试验;允许变异阶段的充分实现;容忍甚至扶植组织内部的有条件的松散结构。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2 什么是有限理性,它与那些因素有关,论述之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

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有限理性与注意力分配组织规章制度和有限理性,组织规章制度与各种组织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规章制度决定了注意力分配——不同的决策程序和过程影响了注意力的分配和决策的频率;规章制度决定了利益分配——什么人参加决策的过程;规章制度决定了信息——不同的部门结构导致不同的信息加工、有限理性与组织学习,如果组织无法全面、共时地比较面临的选择,不能预测未来的话,那么它至少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有限理性与其他组织理论的关系在具体理论层次,有限理性是一个组织理论,它对人的行为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例如组织决策的“满意”原则、组织注意力分配与决策过程的关系等等。

从抽象的理论层次来看,“有限理性”是一个认识组织现象的重要前提,是一个认识论的角度。

在这个意义上,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可以作为许多已有组织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对这些理论研究予以新的突破。

从“有限理性”到“组织的局限性”组织建立的初衷之一可以说是为了克服不确定性(有限理性),但是,组织本身又有其特点,在许多情况下组织的运行甚至强化了有限理性的副作用。

如:满意原则就削弱了组织的进取心。

3 效率机制、合法性的效率机制与关系网络机制的解释逻辑是什么,结合我校的运作方式,找出它们的具体表现之处,论述之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社会网络机制的对比1、机制: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埃尔斯特(Elster)提出的这个说法颇有启发——这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关系会经常发生。

2、泰勒(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理论(1)社会背景:一次大战之前,欧洲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生产过程趋于机械化、自动化。

而组织管理模式中人治的成份很多,每个企业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管理模式。

(2)基本观点:人是自私的、懒惰的,如果不想办法去制约,他一定不会努力工作。

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人际关系学派的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生产条件和人们的努力程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关怀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要研究组织现象不能只看物化的组织结构;也要看其非正式的组织结构,谁与谁在一起、同事间的关系怎样。

这对解释组织现象有非常大的影响。

4、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个大的流派。

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他们着眼于科层制度在具体生活中的反功能是什么,注重科层制的弊病的研究,在不同的科层制组织中做了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主要代表人有西蒙(Herbert Simon),马奇(James March)和塞特(RichardCyert)等,这个学派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去研究组织行为,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如西蒙和马奇在1958年出版的《组织》(Organizations)。

5、帕雷托(Pareto)最优化原理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资源分配方式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即达到了帕雷托效率。

6、效率概念作为实证分析工具的特点在范围上,效率只是相对于那些参与决定的人而言的。

效率因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变化。

效率机制并不是我们决定采纳方案的唯一标准7、交易成本学派四个基本概念,它们如何导致市场失败?有限理性:即人们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试图按理性行事,但达到理性的选择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行为的投机性倾向:通过不诚交往而获利。

“小数现象”:一旦合同成立,市场机制便不再起作用。

如果上述四个概念情形单独出现,都不会成为市场的问题;但如果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或投机性和小数现象相结合时,就会导致信息阻滞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败。

8、合同关系与市场关系不同市场是一个大数现象,而合同是一个双边关系,是小数现象。

合同双方通常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市场关系是一个非人格化的关系(交易双方无需知道对方的身份),而合同执行过程通常会产生经济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

9、交易成本的种类两大类: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协调成本(组织之间、组织内部都存在),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协调,只是活动不同,协调方式不同,费用不同而已。

激励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或合同的不完备性容易引起谋私利的投机行为。

因此组织必须花费“激励成本”使得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一致,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给对方一定的利益,使得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意图去行动)。

二者又是可以互相转化,如由市场关系转为组织关系时,二者强弱就有所改变。

10、测量交易成本的角度产品或资产的专用性,从而导致交易双方的依赖性大增,这使小数现象和投机行为成为突出问题,一方要挟的危害性也大增,交易关系变得非常脆弱。

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测量费用的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