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美国经济危机
国际影响
•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 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 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 威胁的态度
• 洛迦诺时代的各种国际协定,尤其是关于 赔款和战争债务的国际协定,已无法实行
•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 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
国际影响
• 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 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因为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还提 供了就业机会
• 政治影响 • 社会影响 • 国际影响
历史影响
政治影响
•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 义;
•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 3、右翼思潮兴起。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
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 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 4、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 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 黑色星期四 时人流攒动的华尔街(1929年)
政治影响
• 5、阿道夫·希特勒、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 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值得注意的是, 大萧条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了可能,不过,这决 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由于其 他因素的结合,其中,包括希特勒本人的才能、 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提供的援助和他的对手们的缺 乏远见——他们低估了希特勒,未能作为反对派 联合起来。
解决措施
•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Recover)、 • 救济(Relief)、 • 改革(Reform)。 •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 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 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解决措施
国际影响
• 在随后几年中,这些势力完全破坏了已于 20年代达成的和解,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危 机,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周吴俊
大萧条
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 的经济危机
解决措施
• 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 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 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 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 6、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期。大萧条对 苏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苏联来说,大萧条期 间是其工业扩张的时期。苏联免受大萧条的影响 似乎证明了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并促使其邻近 地区的政治运动兴起。
社会影响
• 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 • 大规模的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
的制度破产了 • 大规模的失业大大降低了各国的生活水平
•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 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 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 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
•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 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 咨文。
•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
• 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 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 “穷”国反对“富”国时所使用的论点
国际影响
• 大萧条除破坏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外, 还同样地、不偏不倚地破坏了美国、加拿 大和英国——由这一事实看来,上述论断 显然是似是而非的。不过,生存空间的思 想起了使“穷”国的人民团结起来、去支 持各自政府的扩张主义政策的作用。它还 为那种公开宣布其目的是为穷人提供食物、 为失业者提供工作的侵略提供了表面上看 来合乎道义的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