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建立 (1) 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斯专政 建立。 (2) 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扩军备战
讽刺下采取 不同对策的原因
政治: 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不易 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治。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发展 资本主义道路的,曾保留过君主,贵族地主 势力很强大,所以德国比美国容易建立法西 斯专政。
罗斯福新政
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 活,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 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 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 象征暴力和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以此命名的的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 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 级政权。一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 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与30 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 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 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
(1)、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
导火线: 股市的崩溃
⒉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听到股市崩溃的消息(漫画)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整体感知: 资本主义世界
1919—1922年,“凡—华体系”建立 相对稳定 1923~1929年,资相对稳定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法西斯政权建立 走向战争
20C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大战迫近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 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能性. --------阿诺德 · 汤因比
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 制度”的命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
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 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分析美、德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采取 不同对策的原因
经济: 美国在一战后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国家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干预经济,缓和危机。 德国在一战中损失很大,战后的经济制裁和 国内经济混乱,影响着经济发展,因此政府 无力干预经济,只能依赖对外扩张,掠夺财 富,转嫁危机
分析美、德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采取 不同对策的原因
希特勒被关押了9个月。当时,他35岁,他在 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一部夸张的长篇自传
体回忆录,在书中,他发泄了对民主政体、共产主义和 犹太人的仇恨,还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德国怎样才能成为 “全人类的君主”。“种族纯净”是取得这一胜利的关 键”
希特勒被大多数德国人看作是一 个爱高谈阔论而又毫无危害的狂 热者;而当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失 业时,他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爱戴的元首,因为他为他们的不 幸提供了替罪羊,为个人和国家 愿望的实现提供了行动纲领。
国际关系: 美国是战胜国,在巴黎和会特别是华盛顿会 议上取得了很多利益,因此极力维护“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受到制裁,不满战后的 帝国主义秩序,有强烈的复仇情绪,因此, 极易走上法西斯道路。
分析美、德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采取 不同对策的原因
领导者素质: 罗斯福是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改革 家。顺应美资产阶级的需要,适时的采取强 有力的改革措施; 希特勒是纳粹好战分子,利用经济危机造成 的混乱形势去发动战争,宣传民族复仇。
在任何公开场合的 演说中,希特勒总 能以其激昂的情绪、 戏剧般的表情,引 起听众们歇斯底里 的狂热激情,吞噬 掉绝大多数听众的 理智和明辨是非的 能力。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 标志:
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 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⒈建立原因 (1)历史原因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 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 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居于支配 地位.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
⒋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
不 同

类别
历史 原因


日 本
相 同 点
时机
本质
类别
历史 原因


日 本
相 同
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 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影响 30年代经济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 了条件。两国法西斯利用经济、政治危机扩 张势力,夺取政权。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 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欧亚两个战争策 源地得以形成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原 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因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历史原因:20年代繁荣建立在不稳定 基础上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影 响 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国内: 激化社会矛盾 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 运动 法西斯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 机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 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 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际: 加剧世界局势 的紧张
⒋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维护和平
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美国: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破坏和平
中国:
五四运动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抗日
请同学们看一段英文资料:
I know 3 trades. I speak 3 languges. Fought for 3 years. Have 3 children. And no work for 3 months. But I only want one job.
时机 点 本质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 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请回答: (1)从历史传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 国家经济实力三个方面分析出现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历史传统:德日具有军国主义的传统,带有浓厚的封建军 事性。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体系中的地 位:德国是被严厉制裁的战败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严重。 日本受华盛顿体系的压制,要求打破束缚:美国是新国际 关系的受益者,要求维护现行体系。国家经济实力:德日 经济实力较美国薄弱,难以承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经 济实力相对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缓解经济 危机。
希特勒(1889—1945年)出 生于奥地利。受过初中教育 ,曾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 录取(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 有美术天才)。一战期间, 加入德军。1919年,希特勒 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着三 寸不烂之舌,逐渐控制了该 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 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希特勒成为党魁。1923年, 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 》。1932年取得德国国籍。 次年取得德国国家政权, 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 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裕 仁 天 皇
1、日本法西斯 专政是怎样建 立起来的? 2、建立标志是 什么? 3、德日建立法 西斯有何异同?
类 别




过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 先发动侵略战争, 程 后发动战争 后建立法西斯专政 不 核 同 心 点 方 式
类 别
过 程 核 心 方 式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 先发动侵略战争, 后发动战争 后建立法西斯专政 以希特勒为领袖的 纳粹党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 好军队,勾结垄断 资产阶级,通过合 法竞选夺取政权, 走的是民主之路 军部势力 通过政变、恐吓等 手段逐步迫使政府 让步,建立受军部 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①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②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巴黎和会制裁,有复仇情绪。
⑵ 现实原因:
•①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所以依赖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②面对经济危机,德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镇压群众运 动稳定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对纳 粹党大力扶植; •③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并获得广泛 支持;还讨好军队,与统治阶级勾结并得到支持;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
$ 1000万
$10 $100万 $1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 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的可能性。 ——阿诺德· 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上表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哪些方面?
一 个 失 业 的 英 国 工 人
领取救济的失业人群
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 达3000多万,几百万的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3、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部门:金融业 地区: 美 破坏性大 持续时间长 1929——1933 工业 农业
(2)指出两种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影 响。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亚洲世界大战策源 地先后形成,德日疯狂侵略扩张,成为发动二战 的罪魁祸首: 美国保存和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自由企业 制度,在二战中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一员, 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