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


二、教育即生活
生活与经验是同义词,包含个人与种族全 部经验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与生长,就是生 活 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既包括机体, 也包括环境;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 会生活(此处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 儿童本能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表现为社
释义
杜威认为,教育不应是生活的预备,而是儿 童现在的生活过程;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 特点 ,学校中的课程不应着眼于文字科目, 而应着眼于儿童的生长及现在的生活经验, 教学应从儿童现在的直接经验开始
针对性
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弊病
三、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是行动、操作的结果
杜威经验论两原则
(1)交互作用原则 (2)连续性原则
经验改造的意义
(1)使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 (2)“增加指导或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
释义
教育过程即通过活动,使儿童主观经验不断 得到改组改造的过程;这种改造既包括对机 体内在因素的改造——反映在教育上,主要 是塑造或形成儿童的新经验(即新的知识、 能力、品德、态度等精神因素);也包括对 外部条件(环境)的改造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哲学
其核心概念是“效用”。 实用主义首先由皮尔斯(C.Peirce, 1839 ~1914)提 出,后由詹姆斯(W.James, 1842 ~1910)予以发展, 最后由杜威集其大成,并运用于教育。 实用主义表现在真理论上为“工具主义”,认为哲 学是人用以辨别方向,适应环境和整理世界秩序的 工具。
论学校
一、学校的特点及作用
成年人控制儿童教育的惟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 学校的特点及功能: (1)是简化的社会环境 (2)是净化的社会环境 (3)是平衡、可发挥协调同化作用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即社会的意义
有助于消除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隔离 有助于更好和更生动地塑造儿童的心灵 有助于儿童成为社会的有能力及有用的成员 有助于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三个命题的关系及杜威本质论 的特点
上述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其中“教育即 生长”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分别从 心理学和哲学立论,构成杜威教育理论 的两大支柱 所要论证(或体现)的乃是“教育即生 活”,“学校即社会”,后者乃杜威教 育思想的实质、核心所在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
1. 属于主客体相互作用论 2. 既重视主体,又重视客体 3. 既重视内因(儿童身心特征),又重视外 因(社会需要及社会特征)
二、教学方法论原则:“从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从做中学” 产生的时代背景 针对性: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理论基础:经验论、本能论 特点: 注重活动与经验的获取;取消分科、 班级授课、考试制度;教师成为指导者、引 导者
三、思维步骤与教学阶段
思维的开头是迷惑纷乱的情境,结果是澄清解决 的情境,思维即在两端间进行
1.思维五步骤
疑难的情景(暗示) 确定疑难究竟在何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 推断那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推理) 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
2.教学阶段
学习者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暗示) 在情境中产生促使儿童学习的的真实问 题—(问题) 从资料的占有和必须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 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 —(假设) 学习者自己负责逐步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 疑难问题的方法 —(推理) 将设想付诸实施,并检验其有效性—(验证)
(四)思想渊源
1. 西方历史上重视儿童,以儿童为本位、内 发论的思想 2. 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及其他 杜威吸取了前人的一切重要思想遗产,并结 合现代科学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 熔古今于一炉。批判性、综合性为其理论
教育的双中心说
一、儿童中心说 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中首先提 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以赫尔巴特为 代表),并针对时弊,对它进行了猛烈的抨 击,将其特点归纳为“三中心”(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并以新的“三中 心”(儿童中心、作业中心、活动中心)来对 抗之,某些言辞激烈,震聋发聩 作业(occupations) 一般是指模仿现实社 会生活中的职业性活动
1952年 因肺炎去世 曾担任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 长、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美国南卡邦戴尔大学建有杜威研究中心,出版了 40卷 的杜威全集
(二)教育代表作
《哲学之改造》、 《自由与文化》、 《教育哲学》、 《民主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或译 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明 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 (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学》、 《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和 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 的问题》。
道德教育理论
1.重视道德,认为道德是民主社会最基本的,最 可贵的柱石 2.否认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验的道德观 3. 将 “ 关 于 道 德 的 观 念 ” (ideas about morality) 与“道德的观念”(moral ideas)区别 开来。前者是以记诵文字的方式传授的观念,影 响微弱;后者则是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足能影 响行为,是形成道德的主要途径 4.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5.儿童与生具有利他的自然欲求,教育者要因势 利导
2. 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
认为儿童的心理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 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 提出儿童出生即具有各种本能,“基本本能”的 确立与生长是“教育的天国”。此类观点又被称 为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 人与生具有语言社交、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 (或称兴趣、冲动) (按:福氏提到的儿童本能是活
二、社会中心说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由社会学与心理学两个方 面组成。并认为他所开办的实验学校是把 “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 儿童中心说与社会中心说的关系 前者是就心 理的因素,也即就方法论来说的;后者是就 社会的因素,亦即就道德教育的目的而言的。
论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育)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个命题的关系及杜威本质论的特点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主要特点
动、认识、艺术、宗教)
(三)社会学理论
1. 人性论
认为要使社会进步,只需采用发展人性,激发 智慧的方法
2. 庸俗进化论
只承认逐渐的进化、量变,而否认质变
3. 民主主义
即指“民治、民有、民享”的社会, “不仅是一 种政府的形式,首先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 式”,要“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屏障”, “共同参与的事业的范围扩大,和个人各种能力 的自由发展,是民主主义的特征”
传统教育 一词是杜威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
中首先提出来的,一般指以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为依据形成的课堂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 法。主要有如下主张: 1.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2.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3.根据各科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实行分科教学 4.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强调纪律和教师的权威 简而言之即为所谓“三中心”:课堂、书本、教 师中心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20世纪前后美国 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 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培养能 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个性化与社会化结合, 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2.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 求。由于杜威过分强调儿童当前的直接的经验,忽 视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训练标准,并因 此而遭到抨击
一、教育即生长
生长是机体与环境(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 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标是未来 生长体现为身体、知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
释义
即教育必须从儿童固有的本能、兴趣(包括社交、 制作、探究、艺术的本能)出发,通过动态过程, 促成本能兴趣及身心的继续生长发展,并引导形 成各种习惯
要点
杜威的生长论要求重视儿童,使一切教育教 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兴趣 针对性
实用主义表现在认识论上则为主观经验论, 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 现为“行动和遭遇之间的密切联系”“行动 处于观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 系”
(二)心理学理论
1.机能心理学
由詹姆斯与杜威创立,主张心理学研究意 识的机能或功用,认为认知和行为是人类 适应环境的手段或工具,强调心理、意识 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产物
一、生平及教育代表作
(一)生平
1859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一个小商之家 20岁毕业于佛蒙特大学 1882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与教育 1884年获博士学位 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系主任 1896年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学校) 1904年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19~1921年(60~62岁)在华讲学
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
1.具有独创的理论基础及完整的体系 2.反对各种二元对立,具有综合性、批判性 3.力图使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 4.针对时弊,谴责了传统教育的弊病,高度重视儿 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5.凿通了教育与生活的隧道,架设了学校与社会之 间的桥梁
二、评价
约翰· 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 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 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生平及理论基础 教育的双中心说 论教育的本质 论学校 教学理论 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生平及理论基础
3.杜威对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形式主义的批 评异常深刻;他的一些主张,如重视儿童 自身的活动、需要和经验,强调培养儿童 的首创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 与社会化的协调等观点都具有长久的价值 4. 杜威曾被视为新教育的旗手、进步教育 之父及“现代教育”的代表,与传统教育 形成了对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