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平治天下这样的大任,如今这世上,除了我,还能有谁?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

4.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

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

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5.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译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三、仁者爱人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译文】我没看到过喜欢仁的人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觉得没有事物可以超过仁,讨厌不仁的人他实行仁就是不让不仁的人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3、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有人乎哉?【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8、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

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1、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译文】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四、修养的境界1、【原文】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个方面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2、【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3、【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心胸狭窄,经常忧愁烦恼。

”4、【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5、【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6、【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

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7、【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8、【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第十》【译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9、【原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译文】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