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一、仁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关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慧。

孔子说:“了解人。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和这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实行仁德,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到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纵到到了边远蛮荒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二、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杰出的人才值得称赞的并不是气力,而是他的品德。

”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是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钻研,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做到,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1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

”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惠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惠?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三、孝1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回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讲究信用,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从事正常的工作后,还有余力的话,就用来学习文献。

”19、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

至于狗与马,人都能豢养它们;如果少了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呢?”20、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

孔子道:“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2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冒犯,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道:“我听说过:‘生死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

’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之大都是兄弟呀,君子又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四、学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2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百姓问我,我一无所知。

我追问了那些问题的来源和归宿,这样就全部弄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问题,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掌握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每月复习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说是好学了。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能力差的人求教为耻,因此被谥为‘文’。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充实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是做给别人看,炫耀自己。

”30、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五、礼3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就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全天下的人都会称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3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再用礼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纵,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安贫乐道,富裕了却还能喜好礼节的人。

”3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辨其是非善恶,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人。

”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胆怯害怕;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刺人。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如果内在地本质胜于外在的礼仪修养,就会显得粗鲁;如果外在的礼仪修养胜于内在的本质,就显得虚伪浮夸。

只有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礼仪修养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是个真正的君子。

”六、和3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便推举他,也不因为某人的不好而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3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虽然聚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

”4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于自己,小人要求于别人。

”4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4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道:“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4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七、知4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由!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好动,有仁德的人好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罢了。

”4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9、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译文】子路问奉祀鬼神的方法。

孔子说:“活人还不能奉祀,怎么能去奉祀鬼神呢?”子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

”孔子说:“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如何能知晓死后的情形呢?”50、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您假如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5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