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酱油的制作工艺及改进方法

酱油的制作工艺及改进方法

一、酱油简介: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

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

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

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

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咸,用于提色;生抽用于提鲜。

二、酱油的分类按照制作工艺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其中配置酱油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稀醪发酵法是指在成曲后加入较多量的盐水,使酱醪成流动状态,有常温发酵和保温
发酵之分。

酱油香气好,且滋味纯。

可以室内大吃发酵,也可以室外罐式发酵。

发酵周期扔较长,提取压榨出油!)分酿固稀发酵酱油(此工艺是一种速酿发酵型发酵工艺,利用不同温度、盐度和固稀发酵条件。

把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后稀醪加盐
的发酵方法。

发酵周期短,一般30天左右。

酱油香气好,该工艺操作复杂)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法是根据酱醅中食盐含量较低,不会过分抑制酶活力的原理进行发酵的方法,酱油色泽较深。

滋味鲜美。

生产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

原料全氮利用率较高,采用浸淋法提取成品。

发酵周期30天左右)。

低盐稀醪保温法酱油,对于配置酱油,其基本步骤都是原料处理,接种,制曲,发酵,淋油。

三、酿造酱油的相关材料介绍 1原料:蛋白质原料有大豆,豆粕,豆饼或其他蛋白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有小麦,麸皮,米糠和米糠饼或是其它淀粉质原料。

2.食盐: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防止腐败的功能。

生产酱油宜选用氯化钠含量高、颜色白、水分少及杂质少、卤汁少的食盐。

3.酿造用水:一吨酱油需用水6~7吨。

水是最好的溶剂,发酵生成的全部调味成分都要溶于水才能成为酱油。

酱油中水占70%左右,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宜超过
5ppm。

4.种曲:种曲即酱油发酵时所用的种子,它是生产所需要的菌种(米曲霉、酱油曲霉、黑曲霉)经培养而得到的含有大量孢子的曲种。

生产上不仅要求孢子多、发芽快、发芽率高,而且必须纯度高。

种曲的优劣,直接影响酱油的质量、杂菌含量、发酵速度、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程度,因此种曲制造须十分严格。

种曲制备的流程概要如下: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培养→种曲 5.辅助原料:增色剂:①红曲米②酱色③红枣糖色。

助鲜剂:谷氨酸钠。

防腐剂:①苯甲酸和苯甲酸盐②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三、传统酱油的制作工艺流程,及一些工艺改良想法1.制作工艺 1) 原料处理:选优质黄豆倒入缸或池中浸泡2h( 小时) , 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蒸熟。

2) 接种:黄豆熟料呈红棕色, 略有豆香, 冷却后将4%面粉和0. 3%的米曲菌种混匀拌入。

3) 制曲: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于竹篾簸箕中, 厚2~ 3cm, 送入30~ 35 度室温的室内制油, 经过10h 料温上升后通风, 将料温下降至32~ 36 度, 最适温度为33 度。

经16~ 18h, 米曲霉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时用手翻搓一遍( 称为翻曲) 。

以交换新鲜空气, 散发热量和二氧化碳。

经7~ 8h 翻第2 次曲。

经74~80h, 待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为成曲。

4) 洗霉:将黄豆曲分装于竹筐放入水中洗去孢子。

洗涤后的黄豆曲以表面 4 无菌丝, 豆身油润不脱皮为佳。

5) 第1 次发酵:将洗霉后的黄豆曲堆积在竹箕中盖上纱布或塑料薄膜6~ 7h, 待白色菌丝逐渐长出、料温适中、豆粒有特殊清香时, 即可第2 次发酵。

6) 第二次发酵:将第1 次发酵后的黄豆曲和上述配方的香料中药材、白酒等原料, 按前述黄豆原料的比例入缸, 灌入23 摄氏度盐水( 原料与盐水比例为1 :1. 8) 。

经过3个月日晒夜露, 即为成熟酱醪 7) 淋油:将成熟酱醪装入可过滤陶缸或瓷砖池,分2 次兑入盐水浸泡淋油。

淋出的酱油汁液粘、色泽红棕、味道香甜。

8) 配置成品淋出的油经10~20d曝晒、沉淀、加温灭菌、过滤及检验, 合格后即为成品五香黄豆酱油。

2.酱油在制作过程中的改进及完善
通关酱油的制作工艺,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制曲和发酵这两步,产曲的米曲菌来说,应该通过生物方法选取优质菌种,提高产曲速度,将产曲时间见到最短,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添加相关的酶,使菌种更快的繁殖,更好的产曲。

对于产曲过程中的温度,,应该尽量减少提高温度时的能源使用,可以通过控制原材料的用量,这样运用微生物自身产热,以增加热量。

对于发酵,可以采取外置调节温度,是温差,温度等变化频率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发酵的速度。

四、现代酱油制作工艺及一些工艺改良想法1.酱油的工艺流程图大豆或麸皮→混合→润水→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拌曲→发酵→移位淋油→生酱油→消毒灭菌→配兑→沉淀→贮存→包装→入库→成品(具体步骤请参考春丰本酿淘宝网)。

2.现代酱油制作工艺技术改良想法对于现代制作工艺,方法步骤不外乎这几种,不会再有大的改动,但是对于大量生产的工厂,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提高产量,减少制作时的能耗以及设备最优化。

对于前期准备的蒸煮,可研究控制每次蒸煮的原料用量,是设备达到最高效率,避免大锅小用等现象。

对于制备种曲,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选择最优良曲种,使发酵以高效的方式进行,在发酵过程中也可添加相关酶是发酵速度得以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