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第1-2节)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第1-2节)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物体高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的方法.2.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或勾股定理解决相关测量问题. 【课前导习】1.在△ABC 中,若∠C=90° ,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则a 2+b 2= .2.若△ABC ∽DEF,AB=6,DE=8,则)(AB=)(BC=)(DF= .3. 地图上A 、B 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6m ,比例尺为1:20000,则实际距离是 km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是 . 【主动探究】问题一: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图25.1.1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问题二: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你知道吗?.试一试: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 底部10米处的D 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 与水平线的夹角∠BAC 为34°,并已知目高AD 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并记为△A ′B ′C ′,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 ′C ′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图25.1.2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当堂训练】1.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

若高为1.5m 的竹竿的影长为2.5m ,则影长为30m 的建筑物高为 ( )A 、20米B 、18米C 、16米D 、15米 2.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 港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 港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 海里.3.如图,A 、B 两村庄被湖水隔开,在AB 外取一点C ,连接AC 和BC,并分别找出其中点M 、N,若测得MN=15米, 则A 、B 两村庄的距离为 .4.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5.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第3题)【回学反馈】1.如图,C 、D 两个村庄,分别位于一个湖的南北两端A 和B 的正东方向上,且D 位于C的北偏东30°方向上,CD=6km ,则AB= .2. 旗杆上一段BC 被风吹断,顶端着地与地面成30°角,顶端着地处B 与旗杆底端相距4米,则原旗杆高为 米.3.如图,一架长2.5米德梯子,斜靠在一面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0.7米,为了安装壁灯,梯子顶端需离地面2米,请你计算此时梯子底端应再向远离墙的方向拉多远?李家兴A C DECA B§25.2 锐角三角函数课时一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学会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应用. 【课前导习】1.如图,在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sinA= ,cosA= ,tanA= ,cotA= ,分别叫做∠A 的 、 、 、 ,统称锐角∠A 的三角函数.2.在Rt △ABC 中,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邻边与对边比值都是 .3.在Rt △ABC 中,∠C=90°,BC=3,AC=4,则sinA= ,cosA= ,tanB= ,cotB= .4. 在Rt △ABC 中,∠A=90°,∠C=30°若BC=10,则AB= . 【主动探究】概 念如图25.2.1,在Rt △ABC ,∠C=90°,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斜边,用c 表示,另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的对边与邻边,用a 、b 表示.请思考:1.如图25.2.1,在Rt △ABC 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如∠A =30°),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邻边、邻边与对边、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什么值?.2.如图25.2.2,在Rt △ABC 中,当锐角A 取其他固定值时,∠A 的对边与邻边、邻边与对边、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什么值?图25.2.1图25.2.2概 括1.在Rt △ABC 中,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都是唯一确定的.2.因此这几个比值都是锐角A 的函数,记作sinA 、cosA 、tanA 、cotA ,即sinA =斜边的对边A ∠,cosA =斜边的邻边A ∠,tanA =的邻边的对边A A ∠∠,cotA =的对边的邻边A A ∠∠.分别叫做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3.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并且0<sinA <1,0<cosA <1.A C Bc ba例题讲解例1 在Rt △ABC 中,∠C=90°,已知AC=7,BC=24,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例2 如图,在△ABC 中,∠C=90°,D 是BC 的中点,且AD=2,AC=3,∠B 的四个【当堂训练】1.在Rt△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 、a=c •sinB B 、a= c •cosBC 、a=c •tanBD 、a=c •cotB2.在Rt △ABC 中,将其三边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余弦值将 ( )A 、扩大3倍B 、缩小3倍C 、不变D 、不能确定3.在Rt △ABC 中,∠C=90°,AB=15,BC=9,则sinA= ,cosA= ,tanA= ,cotA= .4. 在Rt △ABC 中,∠C=90°,如果cosA=54,那么tanB= . 5.已知∠A 为锐角,则2)1(cos A = .6.如图,在△ABC 中,∠C=90°,BC=12,AD=4,CD=3,求∠B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回学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长度都缩小2倍,则锐角B 的三角函数值将 ( )A 、扩大2倍B 、缩小2倍C 、不变D 、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2.在Rt △ABC 中,∠C=90°,BC=1,AB=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inA=23 B 、tanA=21C 、cosB= 23D 、tanB= 3 3. 如果∠A 为锐角,sinA=2m-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4. 在Rt △ABC 中,∠C=90°,AB=8,sinA=41,则AC= . 5.如图,∠ACB=90,CDAB 于D.(1)若AD=2,BD=8,求cosB.(2)若AD:BD=9:16,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李家兴ABD B§25.2 锐角三角函数课时二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2.学会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简单应用. 【课前导习】1.(1) 在直角三角形中,sin 230°+cos 230°= , tan60° •cot60°= . (2) sin30°=cos( ) °, tan60°=cot( ) ° (3) 在Rt △ABC 中,∠C=90°,若sin 246°+ cos 2A =1,则∠A= . (4) 在Rt △ABC 中,∠C=90°,tanB •cot52°=1,则∠B= . 【主动探究】问题一:在直角三角形中,同一锐角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何关系?(1)平方关系:sin 2A+cos 2A=探讨:如图,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 sinA=c a ,cosA=cb; ∴ sin 2A+cos 2A=22c a +22c b =222cb a + 又∵ 2a +b 2=c 2∴ sin 2A+cos 2A= ,试一试:﹡(2)倒数关系:tanA •cotA= ,﹡(3)商的关系:tanA=)()( , (4)cotA=)()(.﹡问题二:在Rt △ABC 中,∠A+∠B=900,两个锐角∠A 、∠B 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何关系? (1)sinA=cos(90°-A)=cos , (2)cosA=sin(90°-A)=sin ,(3) tanA=cot(90°-A)=cot , (4)cotA=tan(90°-A)=tan . 问题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增大或减小将如何变化?余弦值、余切值呢?例题讲解例1 若在Rt △ABC 中,∠C=90°,且sinA=53 ACBcb a求:(1)cosB 、 tanA 、cotB 的值;(2)tanA •cotA例2 化简 sin 210°+ 2tan46°• tan44°-sin 280°【当堂训练】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ot43°-cot47°﹤0B 、若 ∠A+∠B=90°,tanA=cotBC 、tan15°•tan75°=1D 、sin26°=cos(90°-26°) 2. 已知∠B 为锐角,若cosB=sin75°,则∠B= .3.比较sin49°、cos49°、tan49°的大小关系: ( 用“﹤”号连接).4.已知∠A 为锐角,且sinA-cosA=51,则sinA •cosA= . 5. 在Rt △ABC 中,∠C=90°,cosA=135,BC=24,则AC= .6. 在Rt △ABC 中,∠C=90°,sinA=257,求cosA 、tanA 、cotA 的值.7.已知tanA 、cotA 是关于x 的方程kx 2-10x-4=0的两根,求k 的值.【回学反馈】1.在Rt △ABC 中,∠C=90°,cotA=73,则tanA= . 2.比较大小:(1)sin46° cos46°,(2)tan12° cot12°.3.计算sin 269°+tan1°• tan2°•tan3°…tan88°•tan89°+sin 221°= . 4.已知∠A 为锐角,tanA 是x 2-2x-3=0的一根,则tan 2A+ 2tanA+1= . 5. 在Rt △ABC 中,∠C=90°,AC=12,BC=5 求:(1)sinA 、cosA ; (2) sin 2A+cos 2A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10,0),点B 在第一象限内,BO=5,sin ∠BOA=3,求:(1)点B 的坐标;(2)cos ∠BAO 的值. 李家兴§25.2 锐角三角函数课时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目标】1.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方法.2.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简单应用. 【课前导习】1.在Rt △ABC 中,∠C=90°,AC=6,AB=10,则sinA= 、 cosA= 、 tanA= 、cotA=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 .3.若2sinA=3,则∠A= ;若2cos (B-10°)=1,则∠B= .4.计算(1) tan60°•cot60°= ,(2) sin 245°+cos 245°= .5.反比例函数y=xk图像经过点(tan45°,cot30°),则k= . 【主动探究】探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是多少? (方法一:用刻度尺度量计算;方法二:通过逻辑推理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