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第2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若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视为病原菌感染,提示有 菌血症。
常见的菌血症或脓毒症有:
• 葡萄球菌菌血症
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脓毒症逐年增多,
占菌血症的10%~15%,临床表现明显,发病急,中
毒症状重。
• 肠球菌菌血症
近年来明显增多,约占菌血症的10%。常见泌
冷藏保存),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但应注意淋病奈瑟菌培养时标本不能冷藏保存。
二、常见病原体
尿液中常见病原体:
80%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 为常见。 20%为革兰阳性菌,其中以肠球菌为多见。
三、临床意义
舌刺激咳痰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
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注意: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二、痰标本中常见病原体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 群链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 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 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 埃希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第2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 的采集
中国医科大学
褚云卓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标本的正确选择、 采集和运送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 验室工作准确和有效的前提。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2.无菌采集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4.采集适量标本
5.安全采集
腹泻。
• 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可危及生命,常见于沙门菌、副溶血 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肉毒梭 菌、腊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
以暴发和集体发病为特征,是一种严重的病症。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肠道感染 可分为5类,详见 第八章。
•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部位是胃及十二
指肠球部,大量研究及临床证明胃炎、消化性溃 疡主要是HP所引起,因此消化性溃疡经抗感染 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标本的处理
• 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 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 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 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 其他所有的标本采集后最好在2h之内送到实验室。若不
能及时送检,标本应置于一定环境中保存,如支气管洗液、 心包液、痰、尿等标本应保存在4℃环境中,脑脊液等则 要在25℃保存。
2.采血部位
•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 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者髂前(后) 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作增菌培养。
3.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1) 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 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 (2)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 瓶,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3) 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物,也可以用拭子在伤口深部采集渗出物。
• 脓肿标本以无菌注射器抽取为好,也可由排液法取得。 • 厌氧菌感染的脓液常有腐臭应予注意。特别要注意避免 正常菌群所污染以及由采集至接种前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二、脓液中常见病原体
细菌种类 球菌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肺炎克雷白杆菌、变形 阴性葡萄球菌、化脓链球 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 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卡他布兰汉 消化链球菌、四联球菌 菌
第七节
尿液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方法 采集清洁中段尿。
• 必要时导尿或膀胱穿刺留尿标本,但要注意导 尿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
• 采集容器的要求:洁净、无菌、加盖、封闭、防
渗漏、广口、容积应> 50 ml、盒盖易于开启,不
含防腐剂和抑菌剂。
•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室温下保存
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
• 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于隐球菌脑膜炎,其他的
真菌性脑膜炎如白假丝酵母菌、球孢子性脑膜炎 日渐增多,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性疾病患者 易并发,如AIDS、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SLE 等患者易发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
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 蚊虫为传播媒介,经蚊虫叮咬、吸血而传播,人 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人无症状而成为 隐性感染。但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
二、脑脊液中常见病原体
`
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奈瑟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卡他布兰汉菌
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A 柯萨奇病毒B 脊髓灰质炎病毒
真菌及其他 新生隐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钩端螺旋体
肺炎链球菌 B群链球菌 A群链球菌 消化链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拟杆菌
新肠道病毒68~71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炭疽芽胞杆菌 葡萄球菌
•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d,每天采2 份。 6.标本运送
•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二、血液中常见的病原体
种 类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草绿 色链球菌、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阴道加特纳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菌、 沙门菌、不动杆菌、嗜肺军团菌、嗜血杆菌 念球菌、曲霉菌、隐球菌、球孢子菌
第二节
血液
一、 标本采集
1.皮肤消毒程序
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
(1) 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以上。
(2) 1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3) 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
毒60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4.采血量
自动化仪器要求成人采血量是8~10 ml/瓶,儿童1~5 ml/瓶。
5.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 只要怀疑血液细菌感染,应即刻采集。 •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在1h内采集2~3 次做血培养。
•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 采
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后1h进行。
少见。少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可留有后
遗症。
• 肠道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性已逐渐引起人
们的关注和重视。除原有脊髓灰质炎常见外,还 可见多种病毒引起脑膜炎或脑炎,还不断发现新 的肠道病毒(新肠道病毒68~71型)引起的脑膜 炎及脑炎。
第四节
脓液
一、标本采集
• 先清洗,再采集。
• 脓性标本是用针和注射器抽吸采集,如果没有得到抽吸
三、临床意义
• 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胃 •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肠炎 简称菌痢,主要是指 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 此症最为常见,由多种 病原体感染所致,临床常表 现为腹泻、呕吐、高热等症 状。胃肠炎的病毒感染常见
病,是肠道感染性腹泻最
常见的病种。
于轮状病毒等,常引起幼儿
• 患者标本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不管标本运送距离远近,
都必须注意安全防护。标本切勿污染容器的瓶口和外壁, 容器必须包装好,防止送检过程中倒翻或碰破流出。
• 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脑脊液、
尿液、伤口的脓液、胸水、腹水、粪便、痰液及 泌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标 本的采集方法及检测出不同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细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第六节 粪便
一、标本采集
• 用药前自然排便,采集脓血、黏液部分2~3g。
• 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的表面不同部位取材。
• 液体便取絮状物1~2ml,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 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患者,可用直肠拭子法采集
标本。
• 粪便标本送检 对住院的腹泻成人患者,应采集住院3日内 粪便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有条件 的提倡使用运送培养基。
厌氧菌
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三、临床意义
• 血液感染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的检验, 提供病原学的诊断极为重要。 • 当少量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为一过性,不繁殖或很少繁殖, 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者称为菌血症,若有全身 性炎症反应的表现称为脓毒症。
•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 枝杆菌、 破伤风杆菌、 菌、流感嗜血杆菌、拟杆 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 菌、 梭杆菌 杆菌 放线菌(衣氏放线菌、诺 卡菌)
其他
三、临床意义
• 由创伤、手术、侵入性器械操作等外科治疗引起的感染最
为常见。细菌造成伤口感染一般认为需每克组织内细菌数
量在105 ~106个以上。 • 外伤性创伤感染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且易发生混合 感染。 • 烧伤创面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等,
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
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1ml。
• 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
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支气管肺泡 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 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 小儿取痰法 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
尿生殖道、消化道和腹腔感染的患者,易并发心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