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
(2)副词做状语+名词
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
(3)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
(4)名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
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
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
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
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
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
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
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
(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话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且以这个形容词做定语。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坚固的铠甲。

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少数人。

多数人)(《公输》)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人。

老人)(《齐桓晋文之事》)
④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坚固的车。

肥硕的马)(《论贵粟疏》)
四、名词做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直接修饰谓活动词的,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
做状语却楼相当普遍的现象。

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但能做状语。

名词做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小石潭记》)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过秦论》)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鸿门宴》)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把<之>当作奴隶)(《五人墓碑记》)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愚公移山》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用杖)(《中山狼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用手)(《游黄山日记(后)》)
以上三例都是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做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在草中。

在露水中)(《指南录后序》)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从小路)(《鸿门宴》)
⑥卒廷见相如。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三例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做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失期,法皆斩。

(按法律)(《陈涉世家》)
⑧予分当引决。

(依本分)(《指南录后序》)
⑨吾义固不杀人。

(依道义)(《公输》)
以上三例都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依据,翻译时可在做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做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小石潭记》)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

向下)(《劝学》)
③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

对外)(《过秦论》)
(5)时间名词做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鸿门宴》)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天天。

一月)(《六国论》)
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在清晨。

在晚上)(《木兰诗》)
五、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宾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语意关系,即动词不是支配宾语,而是含有“致使”的意思。

使宾语成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担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使……富裕)(《富民》)
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词时,后面就可以带有宾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捕蛇者说》)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鸿门宴》)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实际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泊船瓜洲》)
②会盟而谋弱秦。

(使……小)(《过秦论》)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使……高)(《促织》)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任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鸿门宴》)
③不官无功之臣。

(使……为官)(《论吏士行能令》)
六、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如何,或把宾语看成什么。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认为……智)(《智子疑邻》)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①且庸人尚羞之。

(认为……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低劣)(《促织》)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认为……羞耻)(《师说》)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伤仲永》)
②吾从而师之。

(把……当作老师)(《师说》)
③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当伴侣。

把……当朋友)(《赤壁赋》)
七、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么样。

可译为“为……
(1)动词的为动用法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死亡,在这里是为动用法,……而死)(《陈涉世家》)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名词,丧事,在这里是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寡人之于国也》)
八、数词的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在古代汉语里,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阿房宫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
(2)数词用作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专一)(《劝学》)
(3)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狗)(《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