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常见的毒蛇种类
繃帶包紮範圍越 大越好, 大越好,至少包括 上下兩個關節
使用夾板固定 要穩固)。 (要穩固)。
固定範圍儘量擴大
上肢蛇咬傷之固定方式
遠 離 醫 療 機 構 時 之 處 置 建 議:
1. 主 傷 線 是 2. 前 時 3. 若 進 毒 當 取 量 血 然 要 後 電 最 述 的 無 出 蛇 發 出 分 清 後 指 到 通 直 彈 緩 良 毒 的 生 專 別 全 儘 在 最 訊 接 性 衝 好 蛇 數 蛇 一 注 部 速 偏 遠 的 深 山 裡 活 動 的 人,在 被 咬 近 的 醫 療 場 所 可 能 需 好 幾 天,無 設 備 加 上 空 中 救 護 系 統 ,可 能 的 救 護 方 式。 繃 帶 包 紮 固 定 法 可 提 供 幾 個 小 期,減 緩 毒 性 的 發 作。 的 救 護 系 統 ( 無 線 電 等)而 必 須 出 沒 地 區,自 行 攜 帶 該 地 區 常 見 種 抗 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毒 血 清 上 山,較 為 妥 當。 咬 傷 後,先 依 上 述 步 驟 處 理,再 的 血 清 稀 釋 後,以 每 2 -3 西 西 的 射 於 四 肢 近 端 肌 肉 中 ,將 一 瓶 注 射 完, 約 一 小 時 後 拆 掉 繃 帶, 下 山 就 醫。
雨傘節(百節蛇) 雨傘節(百節蛇)
為神經性毒蛇,毒性甚強,致死率最高。 為神經性毒蛇,毒性甚強,致死率最高。 咬傷症狀:昏昏欲睡、傷口不痛、快速導致呼吸衰竭、其他器 咬傷症狀:昏昏欲睡、傷口不痛、快速導致呼吸衰竭、 官肌肉麻痺。 官肌肉麻痺。 特徵:黑白相間之橫帶,黑寬白窄。 特徵:黑白相間之橫帶,黑寬白窄。
龜殼花
咬傷率不亞於赤尾青竹絲,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率不亞於赤尾青竹絲,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症狀:局部灼痛感、腫脹、出血、起水泡。 咬傷症狀:局部灼痛感、腫脹、出血、起水泡。 特徵:體背中央有一行具黑邊的深色斑紋,上下相連且向 特徵:體背中央有一行具黑邊的深色斑紋, 左右彎曲呈波浪狀斑紋。 左右彎曲呈波浪狀斑紋。
鎖鍊蛇(鎖蛇、七步紅) 鎖鍊蛇(鎖蛇、七步紅)
相當少見,分佈於本省東南山區,為一合併出血性與神經性毒 相當少見,分佈於本省東南山區, 臨床上則常出現出血症狀,毒性不亞於百步蛇。 蛇。臨床上則常出現出血症狀,毒性不亞於百步蛇。 咬傷症狀:局部腫脹、出血、皮下瘀血、溶血、易造成全身性 咬傷症狀:局部腫脹、出血、皮下瘀血、溶血、 出血與急性腎衰竭。 出血與急性腎衰竭。 特徵:體背部有三縱列具白邊的黑棕色橢圓型斑紋, 特徵:體背部有三縱列具白邊的黑棕色橢圓型斑紋,彼此相間 成鍊狀。受干擾時會發出嘶嘶聲。 成鍊狀。受干擾時會發出嘶嘶聲。
如 何 避 免 蛇 咬 傷:
1. 勿 輕 易 嘗 試 去 抓 蛇 或 逗 玩。 2. 在 毒 蛇 出 沒 地 區 活 動,宜 穿 著 皮 靴 或 厚 長 褲,勿 赤 腳 或 僅 穿 拖 鞋。 3. 在 未 經 詳 細 診 視 之 前 ,勿 空 手 伸 入 中 空 的 原 木 或 濃 密 的 雜 草 堆 中 或 翻 動 石 塊。 4. 跨 過 石 塊 或 木 頭 等 物 ,應 注 意 防 備 另 一 側 可 能 有 毒 蛇 棲 息。 5. 露 營 時 應 選 擇 空 曠 而 乾 燥 地 區 ,避 免 紮 營 於 雜 物 堆 附 近,晚 上 應 升 起 營 火 或 火 炬 於 營 帳 周 圍,尤 其 是 夏 天 的 夜 晚。 6. 在 毒 蛇 常 出 沒 的 地 區 勿 涉 水 或 游 泳 , 因 為 大 部 份 毒 蛇 皆 是 游 泳 高 手 , 水 中 可 能 潛 有 毒 蛇。
急救方法
說明: 說明: 由 於 免 疫 學 、 毒 理 學 之 進 步 及 臨 床 上 觀 察 所 得,過 去 許 多 毒 蛇 咬 傷的 急 救 方 法 都 受 到 質 疑。1991 年 世 界 毒 素 學 大 會 在 新 加 坡 舉 行,英 國 醫生 Dr.Warrell (3) 針 對 全 球 性 毒 蛇 咬 傷 的 問 題 作 了 精 彩 回 顧 與 討 論。其 中 有 關 咬 傷 後 之 緊 急 處 理 ,他 只 推 介 - -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 ,應 用 在 神 經 性 毒 蛇 咬 傷 。 但 從 澳 洲 (3-5), 的 動 物 實 驗 及 臨 床 個 案 的 探 討 (3-5), 謹 慎 且 迅 速 地 使 用 彈 性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相 信 可 減 緩 各 種 蛇 毒 的吸 收 及 毒 性 的 產 生,爭 取 醫 療 時 機。
5.飯匙倩 眼鏡蛇〉 5.飯匙倩〈眼鏡蛇〉 飯匙倩〈
為神經性毒蛇。 為神經性毒蛇。 咬傷症狀:局部疼痛、腫脹、潰爛、全身性肌肉麻痺。 咬傷症狀:局部疼痛、腫脹、潰爛、全身性肌肉麻痺。 特徵: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 特徵: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背面呈具黑點之白色帶狀斑 紋有如眼鏡,且會有噴氣聲。 紋有如眼鏡,且會有噴氣聲。
花、赤 倩 、雨 上 市 見 毒
百步蛇(五步蛇) 百步蛇(五步蛇)
台灣地區常見毒蛇中體型最大,為出血性毒蛇 台灣地區常見毒蛇中體型最大, 咬傷症狀:患處疼痛、快速腫脹、瘀血、出血、產生水泡、 咬傷症狀:患處疼痛、快速腫脹、瘀血、出血、產生水泡、 血泡、其他器官出血。 血泡、其他器官出血。 特徵:體二側有列倒三角形具黑邊的深棕色斑。 特徵:體二側有列倒三角形具黑邊的深棕色斑。
台 灣 的 抗 蛇 毒 血 清:
在 給 究 一 醫 予 所 般 院 抗 所 的 就 蛇 製 醫 醫 毒 作 院 主 血 的 診 要 清 抗 所 就 , 蛇 可 是 目 毒 能 針 前 血 都 對 預 清 備 毒 蛇 防 醫 有 二 有。 種 學 類 類 研 ,
1. 單 價 的 抗 百 步 蛇 蛇 毒 血 清。 2. 多 價 的 抗 出 血 性 (對 抗 龜 殼 )、抗 尾 鮐)、抗 神 經 性 (對 抗 飯 匙 傘 節 )蛇 毒 血 清。 3. 另 有 一 種 多 價 ( 6 價)血 清 未 ,內 含 抗 鎖 蛇 及 其 他 五 種 常 蛇 的 抗 蛇 毒 血 清
其 他 部 位 咬 傷 之 緊 急 處 理:
1. 身 體 軀 幹 咬 傷 :儘 可 能 給 予 彈 性 繃 帶 包 紮,但 注 意 勿 壓 迫 到 胸 廓 的 呼 吸 運 動。 2. 頭 頸 部 咬 傷:頭 部 可 嘗 試 包 紮 壓 迫 , 但 頸 部 則 不 可,此 時 只 有 儘 速 送 醫。
繃帶包紮及固定之圖示
下肢儘量保持靜止, 下肢儘量保持靜止, 儘速使用寬的彈性繃 從咬傷處包紮。 帶,從咬傷處包紮。 因脫除長褲的動作可 能使毒液很快的吸入 血液內, 血液內,所以必要時 可剪破褲管。 可剪破褲管。‥為毒 牙牙痕。 牙牙痕。
包紮時應注意繃帶 的緊度, 的緊度,勿使肢端 發紫。 發紫。
赤尾鮐(竹仔蛇、赤尾青竹絲) 赤尾鮐(竹仔蛇、赤尾青竹絲)
分佈最廣且數量最多,咬傷率最高但致死率低,為出血性毒蛇。 分佈最廣且數量最多,咬傷率最高但致死率低,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症狀:患處腫脹、疼痛、出血、起水泡。 咬傷症狀:患處腫脹、疼痛、出血、起水泡。 特徵:整條蛇背面呈深綠色,腹部為淡黃綠色,尾端為磚紅色。 特徵:整條蛇背面呈深綠色,腹部為淡黃綠色,尾端為磚紅色。
海蛇與扁尾蛇
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長吻海蛇Pelamis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
藍灰扁尾蛇Laticauda 藍灰扁尾蛇Laticauda colubrina
海蛇與扁尾蛇分佈區域大體類似,但其中的長吻海蛇 海蛇與扁尾蛇分佈區域大體類似, platurus(左上) Pelamis platurus(左上)不局限於近海而可生活與遠 洋中,因此分佈非常廣泛, 洋中,因此分佈非常廣泛,不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 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們 也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也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注 意:
正 服 個 帶 要 留 清 必 可 確 包 紮 後 , 患 肢 會 較 舒 ,如 此 包 紮 可 以 持 續 好 幾 小 時 , 到 達 醫 院 之 前 繃 不 要 拆 掉 ,抵 達 醫 院 之 後 儘 快 決 定 何 時 拆 掉,不 要 著 太 久 。一 般 在 抗 蛇 毒 血 準 備 給 予 時,或 者 在 醫 師 須 檢 視 傷 口 的 情 況 下 ,即 拆 掉 彈 性 繃 帶。
注 意 事 項:
1. 在 一 2. 認 參 3. 根 位 咬 上 4. 患 讓 5. 儘 包 褲 夾 6. 儘 無 律 清 考 據 都 傷 束 者 患 速 紮 襪 板 速 法 以 蛇 前 統 在 大 縛 宜 肢 以 範 亦 , 送 或 有 的 頁 計 四 多 物 保 保 彈 圍 可 以 醫 未 鑑 定 為 有 毒 或 無 毒 的 情 況 下, 毒 毒 蛇 咬 傷 的 狀 況 進 行 急 救 處 理。 形 狀 、顏 色 及 其 他 可 能 的 特 徵 。請 之 圖 片。 (1)超 (1)超 過 百 分 之 九 十 六 的 蛇 咬 傷 部 肢(上 肢 稍 多 於 下 肢 )台 灣 的 毒 蛇 患 肢 會 腫 脹,因 此,請 儘 速 除 去 手 。例 如 戒 指、手 鐲 等。 持 鎮 靜,或 給 予 患 者 精 神 支 持,並 持 靜 止,請 勿 隨 意 移 動。 性 繃 帶 緊 緊 包 紮 患 肢(如 附 圖 ), 越 大 越 好。如 無 彈 性 繃 帶 時,絲 襪、 應 用,再 利 用 木 板 或 樹 枝 等 物 做 成 固 定 患 肢。 接 受 診 治 或 抗 蛇 毒 血 清 治 療。
台灣常見的毒蛇種類 台灣常見的毒蛇種類 毒蛇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型多高山,森林茂密,氣候溫暖 潮濕,是蛇類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隨著社會環境的 進步,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一般人已經開始注重旅 遊休閒生活,野外活動的頻率增加,相對的接觸到有 毒動物(尤其毒蛇 毒蛇)的機會大增。台灣毒蛇 毒蛇的數目雖受 毒蛇 毒蛇 到濫捕後數量大減,但保育工作仍正積極地進行著, 多種毒蛇 毒蛇都屬於保育類動物,因此,從事野外活動甚 毒蛇 至居家都可能會蛇類的侵襲。 根據調查,台灣毒蛇 毒蛇種類共有23種(包括陸上毒蛇 毒蛇14 毒蛇 毒蛇 毒蛇咬傷較常遇到, 種,海蛇9種),但僅有6種陸上毒蛇 毒蛇 對人類生命危害較大,因此流行病學上較為重要。茲 簡單介紹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