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窦娥冤》优秀课件

人教版《窦娥冤》优秀课件


取材于《东海孝妇》,孝妇很早死了丈 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 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而孝妇却由 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 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孝妇被杀 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 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 来。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 黄色的鲜血沿着长竹竿向上流,到了竿顶 才沿着幡而流下。东海孝妇的故事对后世 影响深远,关汉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 国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
《窦娥冤》剧情简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 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 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 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 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 为誓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 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 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 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 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 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生行,扮演男性角 色的一种行当,其 中包括老生、小生 (文小生、武小 生)。
二、元杂剧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
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 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是一出离奇的爱情戏。 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相恋。王 进京赶考,张的魂魄追随他 一同前去,并在京城同他生 活了三年。后王携妻回家探 望,张之魂魄与身体才合而 为一。
是一出历史悲剧,歌颂 的是正义对邪恶势力前仆后 继的斗争。赵盾一家为奸人 屠岸贾所害,只遗一孤儿。 友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用程 子换得孤儿活命,并交由程 婴抚养。十八年后,孤儿长 大,杀屠为全家报了仇。
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 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3.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
的反抗精神。 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
武旦,扮演
擅长武艺的女 性,按扮演人 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 刀马旦和武旦 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 妇女。
彩旦,又叫“丑 旦”、“丑婆 子”,扮演滑稽 或奸刁的女性人 物。表演富于喜 剧、闹剧色彩, 实属女丑,故常 由丑行兼扮。
净行,俗称花
脸,又叫花面, 面部化装用脸谱, 一般都是扮演性 格、品质或相貌 上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 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 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 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明《 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 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 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 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发展)
第三折
在被押往法场 的路上,窦娥激愤 之下指天骂地,并 在行刑前许下三桩 誓愿——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亢旱三 年,以示冤屈。窦 娥死后誓愿一一应 验。
(高潮)
第四折
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 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 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结局)
讨论:
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 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
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
楔子
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 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
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
老生,中老年 人物,因戴胡须, 又称须生。
小生,青年
人物,不挂胡须, 分文小生、武小 生。
旦行,扮演女 性角色的一种 行当。可分为 正旦、花旦、 武旦、老旦、 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
演娴静庄重的青 年、中年妇女。 因常穿青素褶子, 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演 性格明快或活 泼放荡的青年 女性。表演常 带喜剧色彩。
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 乱中相识并订下终身之约, 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 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 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 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是一出历史爱情戏, 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 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 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 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 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 自尽。元帝思念昭君, 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丑行,扮演喜 剧角色,由 于在鼻梁上 抹一小块白 粉,又叫小 花脸、三花 脸。包括文 丑、武丑。
文丑,除武夫外 各种丑角均由文丑扮 演。
武丑,扮演机警
幽默、武艺高超的 人物。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 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 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 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 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 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 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
是哪一句?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
延。
7、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 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 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 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 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 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 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 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 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 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 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 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张驴儿----窦娥:以强欺弱,以恶欺善 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桃杌----窦娥: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百姓有口难言。
赏析第三折
பைடு நூலகம்
1、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什 么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 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杂剧《汉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取材于唐代白居
易新乐府《井底引银 瓶》。写李千金与裴 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 在裴家花园匿居7年, 生下一儿一女,终被 裴父发现赶出,后裴 少俊赴考得官,裴父 向李赔礼,又获重圆。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
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 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 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 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 仓惶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 迫明皇缢死贵妃。贵妃死后, 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 打梧桐,更添愁闷。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 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 儿(小厮)。 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
(4)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 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 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 例规定。
感 天 动 地 元窦 娥 关

卿冤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 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 主题。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
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 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 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 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 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 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 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 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 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之列。
(3)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 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 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