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娥冤》优秀课件

《窦娥冤》优秀课件


•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 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 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戏剧的种类很多: • 1.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 歌剧、舞剧、戏曲等。
• 2、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 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 3、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 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元杂剧知识简介
元 杂 剧
•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 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 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 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 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 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元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 (散曲+“科”+“白”)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 朴 《梧桐雨》 纪君祥 《赵氏孤儿》
整体感知课文
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 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 情节.
课文情节:
楔子: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 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 后进京赶考去了。
课文情节: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 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 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
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 都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他 在元代剧坛高居“元曲四大家”之 首。据记载,他编有杂剧67部,现 存18部。其中有《窦娥冤》、《救
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鲁斋郎》、《单刀会》、《调风
月》等。被誉为“梨园领袖”、
“杂剧班头”。1956年,他的名字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 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 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 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 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 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 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 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3.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4.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 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 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 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 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 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 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关汉卿希望通过窦娥指天斥地来批判封建 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 民于水火的办法,唯有靠天地动容来 昭雪窦娥的冤案。
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 • • •
3.《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4.“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5.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 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 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探究2:
矛盾?!
三桩誓愿是希望感动天地,而前文又否定怒斥 天地,这显然是矛盾的,应该如何理解?
否定、怒斥天地
希望、依托于天地
由这显然的矛盾,可见窦娥对天地的怀疑 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正反映了作家 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体裁特点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 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 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 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 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 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 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 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善良的窦娥
2.接下来的科白和唱词“快活三”“鲍 老儿”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 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和遗嘱。 • 曲白相生:说白和唱词相互补充
第3层 窦娥死前三大誓愿
1、这三桩誓愿是什么?这些桩誓愿的 实质是什么?
• • • • • •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昭雪,而且希 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唱+演
散曲: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天静沙·秋思〉 套数:合一个曲调中的多个曲子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体裁特点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 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 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 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 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 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 的形式。
如何欣赏戏剧
戏剧文学欣赏有两大技巧: 一、善于领会巧妙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或表 现在人物与自然力量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人物 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社会力量之间,或表现为 人物内心世界中的两种矛盾力量之间的斗争; 二、善于分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应善于体会人 物语言和潜台词,善于观察人物外部动作即舞台 说明和分析人物内部动作。剧本的语言是每个人 性格、身份、教养的身份证。如果我们注意人物 的语言,那就比较容易了解人物在剧中的作用!
元 关 汉 卿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戏剧常识
• 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 的文学体裁。
•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 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 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
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 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 的西方戏剧形式。
元杂剧角色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 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 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 旦、小旦等。 净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 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 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 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课文情节:
第三折: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
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 言一一应验。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
第四折 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 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
第三折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1部分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部分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写窦娥诀别婆婆。 第3部分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写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 残,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 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安 分,同时又刚烈顽强,不畏强权, 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探究1:
窦娥的三桩誓愿都应验了吗?在现实生活中能实 现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 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大胆的想象和 夸张,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 以应验。
反抗的窦娥
第2层
窦娥告别婆婆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 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 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 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 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 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 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 力和深刻。
4、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 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 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笑 。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正剧: 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 事件结局的完满性。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 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4、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的个句依 次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情 绪变化? • 传统观念-------怀疑否定--------揭露 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5.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 人公的反抗精神。
体裁特点 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 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 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 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 端正好]、[商 调· 集贤宾]。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 唱的叫旦本。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 带白。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 式、武打和舞蹈。
第1层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1、这段科白即开场的舞台提示写了什 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 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 • 作用:渲染了一种可怕的气氛。
2、在“端正好”这支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 什么?
• 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收到了惩罚,冤 屈可以惊天动地。窦娥由“屈”而 “怨”,自然引出下一支曲子。 3.《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 感情?
铜不我 豌扁是 豆、个 。炒蒸 不不 爆烂 、、 响煮 当不 当熟 一、 粒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