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9课 劝学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9课 劝学

第9课 劝 学(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君子生非异也[答案] C[解析] A 项,“知”通“智”;B 项,“有”通“又”,“暴”通“曝”;D 项,“生”通“性”。

2.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不假.(借助)思索B.⎩⎨⎧ 冰,水为.(做,凝成)之为.(为了)之奈何C.⎩⎨⎧ 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情致.一也(兴致,情趣)D.⎩⎨⎧ 劝.(劝勉,鼓励)学劝.(劝说,阻止)架[答案] B[解析]“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 B[解析]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答案] A[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课文名句填空。

(4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1)金就砺则利(2)吾尝跂而望矣(3)无以至千里(4)锲而不舍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5分)阅读《劝学》第三至四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答案] A[解析]“利”应该解释为“使……快,走得快”。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①知明而.行无过矣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答案] D[解析]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介词,比/介词,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8.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答案] C[解析]“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三、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劝学(节选)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⑤。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

③潃(xiǔ):臭泔水。

④柱:折断的意思。

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

醯,醋;蚋,蚊类小虫。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巢非不完.也完:完美。

B.而临.百仞之渊临:面对。

C.所渐.者然也渐:浸渍。

D.必象.其德象:象征。

[答案] D[解析]D项,“象”的意思是“符合,依随”。

11.下列能分别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和“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的一组是()(3分) A.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②物类之起,必有所始B.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肉腐出虫,鱼枯生蠹C.①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②邪秽在身,怨之所构D.①荣辱之来,必象其德②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答案] B[解析]A项,第②句不能体现“要注重自身的修养”;C项,中第①句以及D项中第①句不能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答案] C[解析]C项,“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

【参考译文】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

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密密编织,而系托在芦苇的穗上,大风一至,芦苇的穗被风吹折,卵都摔破,小鸟也都死了。

这并非蒙鸠的巢筑得不坚固,而是它所系的芦苇的穗使它这样。

西方有种小草,名叫射干,茎长不过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仞深渊,(看来高出一般林木)。

不是射干的茎能长得很高,是茎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

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洁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兰槐的根是香芷,假若兰芷浸在臭泔水里,无论是有地位的君子,还是平民,一定会弃而远之,不肯佩带。

这不是兰芷的本质不美,而是所浸渍的臭泔水使它这样。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有开始的原因。

荣辱的到来,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为。

肉腐烂了,一定出虫;鱼枯干了,一定生蛀虫。

松懈不谨慎,忘记自己应守的规范,灾祸就发生了。

物太刚强,则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则自取束缚。

邪秽在身,必将为怨怒所结。

把木柴同样放置,火总是向干燥处烧。

一样平的地方,水总是向潮湿处流。

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同类的禽兽群聚在一起,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

所以箭靶的靶心张设,弓矢就会随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醋味变酸了,蚊类小虫就会争着聚集到里面。

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选择立身行事之道啊!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4.“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

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感慨,还可以迅速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请以鼓励“劝学”为主旨,写一条“微博”发给你的朋友。

要求主旨鲜明,句式整齐,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抓住美好时光,与知识偕行![解析]微博的内容和形式比较自由,只要能围绕“劝学”这一中心,用劝导性的语句,符合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即可。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的话,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

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5分)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脑满腹牢骚。

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哎,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

”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他天天都打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