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15 劝学(节选)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对照检查。

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

C.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

【答案】A(B.一:专一。

C.疾:疾劲,强,大。

D.绝:横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以为..轮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案】B[A.古义:把(它)做成。

今义:认为。

B.古义和今义均指极短的时间,片刻。

C.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帮凶。

D.古义:长江、黄河。

今义:一般意义上的大江、大河]3.下列各句中的“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或百步而.后止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⑧吾尝终日而.思矣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⑥/②④/③/⑤/⑦⑧【答案】C(依次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修饰)4.课文语句填空。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答案】(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二、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一步。

B.风雨兴.焉兴:兴起。

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镂:雕刻。

【答案】A(跬: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把它称为“半步”。

而把左右脚各跨一次叫“步”)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②五亩之.宅③蟹六跪而.二螯④顺风而.呼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D(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结构助词,的。

③连词,表并列。

④连词,表修饰)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答案】C(解答此题既要对整体内容正确把握,又要对每一句仔细加以辨析。

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而不是说关键在于“不舍”与“舍”,因而C项叙述不符合文意)8.翻译下列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达事理的思维(也就)具备了。

(2)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人士。

②买舟:租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答案】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

在本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

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他是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1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

B.第1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

C.文章的第3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志者事竟成,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D.全文第1段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文中虽含有较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但切合题旨。

【答案】D(文章始终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时文章没有许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2)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