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242.5
I(A)
I(μA) B(mT)
1.42
49.9
243.9
1.45
49.4
251.0
1.48
49.2
257.0
1.50
49.0
261.0
1.53
48.1
269.4
1.55
47.2
275.0
1.57
46.6
277.4
1.58
45.8
278.6
1.59
45.2
279.8
1.60
44.8
281.0
53.2
0.10
53.4
0.15
53.9
0.20
54.0
B(mT) 3.1 11.8 20.2 29.0 37.5
0.25
54.1
46.0
0.30
54.1
55.5
0.35
54.2
64.0
0.40
54.3
72.8
通过右图的表格作图可
0.45
54.5
81.9
0.50
54.6
90.9
0.55
54.7
98.8
曲线分别求B及g因子。最后求出B及g因子平均值。
磁场。
——经典解释续
如果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 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
h 其中: 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
(2)
当该能量等于粒子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即:
h B
(3) (4)
低能级上的粒子就2要吸收B 交变电磁场的能量产生跃
迁,即所谓的磁共振。
——各物理量关系
旋磁比、玻尔磁子、光谱分裂因子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微安表回到约50μA的指示。
——2
2. 测I—B曲线: 旋开谐振腔上的样品盒旋钮,小心放入样品。将
波导有样品的部分放入永磁铁的中心部分。逐渐加大 励磁电流,记取励磁电流值 I励(A) ,同时读微安表的读 数 I检(A) ,根据转换表将励磁电流值 I励 转换为磁感应 强度值B,作 I检 - B 曲线。据曲线求半高宽 B ,谐振
2. 铁磁共振:铁磁物质在一定的外加恒定磁场和一定频 率的微波磁场中当满足共振条件时产生强烈吸收共振 的现象。
3. 铁氧体:铁、其他金属物质等元素与氧的化合物
——原理概述
铁磁物质总磁矩 M 在稳恒磁场 B 作用下,绕 M 作进动,角频率为 B ,由于内部存在阻尼作用, M 进动角逐渐减小,当进动角频率等于外加微波磁场角
点磁感应强度 Br (对应 I检(A) 最小值),并计算 g 因子。
六、实验数据表格
1.测微波频率
测量次数 刻度值(mm)
1 2.962
2 2.963
刻度平均值:2.962mm 对应频率:ν = 9006MHz
3 2.961
4 2.962
——2求共振线宽 和g因子
I(A)
I(μA)
0
53.5
0.05
440.0
2.60
62.3
449.0
2.65
62.2
458.0
2.70
62.2
460.0
2.75
62.1
468.0
用非逐点调谐法测出I---B曲线:(用
多晶样品)
1. 将谐振腔有样品的部分放入磁场中心位置。 2. 将线圈的“磁场”接线端接入磁共振实验仪的“磁场”
端。
3. 调节磁共振实验仪“磁场”旋钮改变励磁电流的大小
2.00
64.8
351.0
2.05
64.1
360.0
2.10
63.9
370.0
2.15
63.5
379.0
2.20
63.2
381.0
2.25
63.0
391.0
2.30
62.8
400.0
2.35
62.7
409.0
2.40
62.7
419.0
2.45
62.8
421.0
2.50
62.6
431.0
2.55
62.5
1.00
53.8
175.2
g
Br B
0.3 9.274 1024
2.15 1.05
53.5
184.0
1.10
53.2
194.0
1.15
52.8
201.0
1.20
52.3
210.0
1.25
52.0
217.5
1.30
51.4
226.0
1.35
50.8
235.0
1.38
50.4
239.5
1.40
50.1
而玻尔磁子为
B g

B
e 2m
(5) (6)
铁磁共振实际上是铁原子中电子的自旋顺磁共振,因此
需用微波(约9GHZ)来提供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
(本实验中我们固定微波频率,通过改变外加恒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来 改变电子能级间距,观察示波器信号变化来判断共振点处的磁感应强度)
——共振线宽概念
磁性物体的磁化率定义为磁化强度矢量于其内部
60.2
327.2
1.84
61.0
329.6
1.85
62.0
332.0
1.86
62.8
335.4
1.87
63.0
334.8
1.88
63.8
336.2
1.89
64.0
337.6
1.90
64.2
339.0
1.91
64.9
339.4
1.92
65.0
339.8
1.95
65.0
341.0
1.97
64.9
345.0
X"
X
" m
1 2
X
" m
B
O
B1/ 2 Br B1/ 2
B
Fig.1 共振线宽用B 表示
——共振线宽测量
利用传输式谐振腔
输出功率随恒定磁场的 P 变化关系来确定。如采
用非逐点协调,利用右
图并根据
P1/ 2
P1/ 2
2 P0 Pr P0 Pr
Pr
而检波电流 I检与 P出 成 正比关系,所以用 I检代 替 P出即可。
304.0
1.73
41.0
306.0
1.74
42.2
308.0
1.75
44.1
310.0
1.76
45.9
312.0
1.77
49.2
314.0
1.78
51.5
316.0
1.79
53.0
318.0
1.80
55.0
320.0
I(A)
I(μA)
B(mT)
1.81
57.2
322.4
1.82
59.0
324.8
1.83
1.61
44.0
283.0
1.62
43.2
285.0
1.63
42.8
287.0
1.64
42.0
289.0
1.65
41.2
291.0
1.66
40.5
292.8
1.67
40.0
294.6
1.68
39.5
296.4
1.69
39.4
298.2
1.70
39.3
300.0
1.71
39.5
302.0
1.72
40.0
频率 0时, M 吸收其能量用以维持进动,此时即发生
铁磁共振。
——量子解释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 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 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 (塞曼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B
(1)
其中: 为旋磁比, 为约化普朗可常数,B为稳恒外
一、背景知识
铁磁共振是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物 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它利用磁性物 质从微波磁场中强烈吸收能量的现象,与核磁共振、顺 磁共振一样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能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 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
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 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得出共振线宽,g因子:
0.60
54.7
0.65
54.7
106.0 115.0
0.70
54.4
125.0
B 312 278 34mT
0.75
54.5
0.80
54.2
135.0 145.0
Br 300 mT
0.85
54.1
0.90
54.0
150.0 159.0
0.95
54.0
175.0
h 6.6261034 9006106
二、实验目的
了解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铁磁共振 现象;
测量微波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 测量微波铁氧体的g因数
注:铁磁共振研究铁原子中电子的磁共振现象
三、实验原理——概念介绍
1. 磁共振:具有磁矩的物质,在恒定磁场作用下对电磁 辐射能的共振吸收现象。磁共振吸收谱在射频和微波 波段范围内,是物质的整个电磁波谱中的长波区域。
B
B1/ 2 Br B1/ 2
B
Fig.2 B与P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