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0 长相思·山一程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0 长相思·山一程

〖美文赏读〗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词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我随着将士马不停蹄地向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星星点点。

外面风雪交加,大雪纷纷扬扬。

嘈杂的风雪声扰得我无法入睡。

我心思故乡,在那温暖宁静的家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深受康熙皇帝赏识。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

〖诗词主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性德扈驾东巡,出山海关而有此作。

跋山涉水和途中驻扎,颇为疲惫,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乡梦,倍觉惆怅,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此词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故多为人所称道。

〖诗词赏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十五日,词人随从康熙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词当作于此行之中。

清高士奇《东巡目录》:“二月丁未(二十九日),东风作寒,急雨催暮,夜更变雪。

驻跸广宁县羊肠河东。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

”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互文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山水之阻之多,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的家,而此次出行让作者是多么的无奈和身不由己。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两地相隔,悲催痛心。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本该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军政繁忙,“千帐”内却灯光熠熠。

此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是与“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之类“差近之”的“千古壮观”。

但作者由此想到家乡的温暖,因思乡而失眠,成为万千灯火中独特的一盏,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

”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紧承上片,交代了自己灯亮,深夜不寐的原因。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互文交代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本忧,忧心更兼风雪弥
漫,声音嘈杂,如此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结句的“聒”集显了风狂雪骤的气势又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不得不愤慨“故园无此声”。

“故园无此声”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阅读训练〗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迟迟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3“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韵律之优美”1分)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故园(2分)从语言风格说,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巧用数词,互文和叠词运用,使得语言婉转,韵味深长。

(2分)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C
(“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错,应该是互文。

“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望文生义,文中没说家乡无风雪。


〖参考资料〗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

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

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

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

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

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纳兰
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

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

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维妙维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

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

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

〖相关阅读〗
课一程,题一程,身在东方向梦行,夜深一盏灯。

卷一更,书一更,教书育人燃火星,讲桌伴此生。

《长相思》是作家桐华所写的一本言情小说。

《长相思》讲述蚩尤与西陵珩的女儿小夭和九尾狐族族长涂山璟、世神农义军将领相柳、自小分离的表哥颛顼几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谱就一曲荡气回肠的相思曲。

PS:《步步惊心》就是桐华创作第一部小说,大家觉得纳兰性德的魅力是不是很大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