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

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

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

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评价设计】1.针对目标1:评价任务:在环节1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2.针对目标2:评价任务:根据理解,小组内交流、分享,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3.针对目标3: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面和面积。

课前调查学生或者学生的家人从网上购买商品的情况。

师: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是怎样来到我们手中的呢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谈到快递、邮局邮递等等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的一种,关于物流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有关物流运输的视频资料)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那里每天都车来车往。

你们看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正在往物流中心运输货物呢!(见图1)学生读摩托车、大货车信息的同时,教师利用触发器动态显示课件。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物流方面最多的应该就是网上购物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轻松地创设了有关物流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为接下来探索新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问题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仔细读题,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探究提示。

1.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探究提示:第一步:观察信息。

结合所提的问题寻找需要的信息,并结合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独立思考。

根据理解,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步:合作交流。

将自己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哪个小组同学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板书:900×8=7200(米)预设1 : 平均每分钟行驶900 米,走了8 分钟到物流中心,所以就是900×8 。

预设2 :900 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 是表示行驶了8 分钟,900×8 就表示一共行驶了多少米。

师:如果我用一条线段表示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见图2)动态播放课件:摩托车每分钟行驶900米。

1分钟行驶了1 个900 米,2分钟行驶了2个900米。

3分钟呢 4分钟呢5分钟呢……8分钟呢师:8 分钟行驶了8 个900 米,所以算式是900×8或者8×900。

师:900表示什么预设:900表示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师:8表示什么预设:8表示行驶的分钟数。

师:7200表示什么预设:7200表示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板书:900 :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8 :行驶的分钟数。

7200: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板书: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分钟数=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二)问题2:大货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从西城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师:刚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算式预设:65×4=260(千米)板书:65×4=260(千米)师:你能像上一个题一样把这个问题的关系式也说一说吗板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小时数=西城到物流中心的千米数【设计意图】充分放手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独立列出算式并全面分析其中具体的数量关系式,为后面抽象三个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

同时,借助线段图呈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也会为下面相遇问题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完成目标1。

三、抽象概括,建立基本数量关系模型(一)抽象概括,提炼概念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关系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示它们吗预设1:每分钟的米数×行驶时间=总距离预设2:每分钟行驶的速度×时间=路程预设3:速度×时间=路程。

……师:哪种说法最简洁预设:速度×时间=路程师:这里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表示什么预设:“路程”指的是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和西城到物流中心的千米数。

“时间”指的是8分钟、4小时。

“速度”:每分钟行驶900 米,每小时行驶65千米。

师:数学上,我们把从车站、西城到物流中心的米数这种表示从行驶起点到终点的行驶路线的长度,叫“路程”。

像900、65这样,表示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在数学上称为“速度”。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师:每分钟、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速度,还有哪些时间行驶的路程也叫速度预设:每秒、每天、每月、每周……师:像每秒、每天、每月、每周……这样的时间都叫做单位时间,那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其推理能力,渗透模型思想,完成目标2。

(二)认识速度1.读写。

师:以“每分钟行驶900 米”大货车的速度为例,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每小时行驶65千米”,写作:65千米/时,读作:65千米每时。

会了吗老师考考你!课件出示练习2.练习。

(见图3)(1)你会读吗(2)你会写吗(见图4)(3)你会判断吗①李老师骑自行车行驶了15千米,这里的15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②刘翔的速度是8米/秒,蜗牛的速度是8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③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 110 千米。

()(三)推理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你能推想出哪些数量关系呢预设1:时间=路程÷速度预设2:速度=路程÷时间师:说说理由。

预设: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前面画的线段图来解释为什么求时间或求速度要用除法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由“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小结师:同学们,我们成功解决了物流运输中的问题,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整理:1.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路程:表示从行驶起点到终点的行驶路线的长度。

时间:行驶的时间。

速度: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

像每秒、每天、每月、每周……这样的时间都叫单位时间。

2.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它们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主要内容:速度、时间与路程。

板书课题:速度、时间、路程四、拓展延伸,深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先说说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领分析。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指三名学生展台展示自己的作业,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

2.全班集体评价。

预设1:路程÷时间=速度,列式:30÷2=15(千米/时)预设2: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50÷50=3(小时)预设3:速度×时间=路程,列式:80×6=480(千米)师:只要知道了两个量,根据关系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二)综合练习(见图5)问题:1.轿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它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上海2.客车经过路牌后2小时到达杭州,它的速度是多少3.货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它10小时后距南京还有多少千米如果再经3小时必须赶到南京,它的速度至少是多少(1)读题理解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