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最新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1.制作电磁铁2.电磁铁的磁力3.电磁铁的磁极4.生活中的电磁铁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太阳与影子2.昼夜交替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4.一年四季5.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3.微生物怎样生活4.微生物的功与过第四单元:遗传与变异1.从种瓜得瓜说起2.找遗传规律,育良种3.神奇的基因工程第五单元:青春活力1.我们在成长2.我们的成长曲线3.男孩和女孩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1.制定计划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单元概述:继三年级下册学生研究了磁铁的奥秘之后,本单元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安排了“制作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电磁铁的磁极”和“生活中的电磁铁”4课。

在单元的学习中,新的学习内容将作用于学生对磁铁已有的认知,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在结构上分为三层:1、学生将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和组成,知道电可以产生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是本册教材能力训练的重点及任务。

作为本册的第1单元,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

本单元主要采用发现式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依据事实,做出合理猜想的能力,按计划开展实验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制定计划能让实验探究有序、有效的进行,在探究电磁铁秘密的过程中乐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敢于提出意见或建议,在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中感受科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

单元页的画面依次出现了磁、电、电磁铁及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作的磁卡电话,与单元小诗相互呼应。

介绍了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的关系,展示了人类对电磁的利用情况及美好前景。

本单元教学,建议安排6~7课时。

1、制作电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2.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3.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4.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5.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6.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7.知道电能产生磁。

8.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建议】磁的基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

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播放课件)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一)复习回顾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连接?(短路、断路)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二)新授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课件)3.学生思考回答。

(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想。

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

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1.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2.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3.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课件出示。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电能产生磁—电生磁)四、总结拓展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制作制作铁钉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养成认真细致、乐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电池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电能够产生磁--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却不能吸引铁屑!)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圈吸起回形针呢?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现发明了电磁铁,(课件出示)我们也来做一个吧。

(板书课题:电磁铁)二、新授(一)制作电磁铁,探究基本性质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结合课件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时接触回形针各有什么发现。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4、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顾1、我们这一节课制作和研究了电磁铁,请认真回顾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学生独立整理,写出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条理化的总结。

(出示课件)四、课外拓展请同学们课外用制作的电磁铁实验,看关于电磁铁,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第三课时本课时让学生通过玩电磁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想,最后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计划验证这个猜想。

【教学准备】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或大头针、电池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铁钉电磁铁材料、开关、电池盒、指南针、剪刀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

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2、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课外的玩法,教师相机启发学生应用已知磁铁性质的知识,设计电磁铁的实验。

(播放视频:电磁铁玩具)二、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1.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的玩法,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玩一玩。

提出要求:组长主持本组活动。

本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小组活动要有序有效必须先动脑再动手。

(播放课件)同组同学先想一想,与本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打算怎么玩,然后才能动手实验。

(结合课件讲解)各小组间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玩法多、发现多;玩过后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记录员注意做好记载。

2.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你们有哪些玩法?哪些发现?提出了那些问题?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展示在投影仪上)4.共同梳理分组汇报:玩法、发现和问题重点: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5.教师肯定激励性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

三、制定研究计划。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是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解决。

)2.强调制定计划的意义。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研究的过程能保持较为正确的方向,使研究活动能有序的开展。

我们需要在实验前学会制定计划。

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正是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的奇妙的。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计划的程序⑴计划前要根据问题先提出猜想,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

⑵做出猜想后就要制定计划了。

你觉得计划应该写清楚一些什么内容呢?⑶学生根据以前的探究经验回答。

⑷介绍并示范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计划包括的项目有: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4.各组自选一个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初步制定研究计划,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5.小组内互评,推荐本组制定得最好的计划,课后给教师审阅。

评价标准:查看计划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提出了活动的大致思路。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

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看谁有新发现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这几节课中,按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动起来”,因此我设计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

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

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

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

三、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一课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