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上海)高二数学第二学期-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教案

沪教版(上海)高二数学第二学期-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教案

复数的坐标表示
【教学目标】
掌握复平面的概念、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运用类比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复平面上的点集和复数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难点:复数与复平面的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直角坐标系及一对有序的实数(a,b)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z(a,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讨论复数z=a+bi与有序数对(a,b)的关系及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z(a,b)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复平面及其相关概念。

说明:通过复习直角坐标系类比学习复平面,学生可以类比学习知识,这是数学中很常用的思想方法。

而且通过类比思想得到的知识,即便是新知,但也可以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

这里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有序实数对(a,b)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z(a,b)一一对应,那么复数z=a+bi与有序数对(a,b)是否也是一一对应呢?”学生很容易理解复数z=a+bi和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从而引入复平面及相关概念,这样平面和数的理解就变成简单的回忆。

(二)学习新课
1.建立复平面,并规定实轴,虚轴,讨论实数,虚数,纯虚数与复平面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特别要指出虚轴上原点所表示的数不是纯虚数,而是实数零。

2.概念辨析:
在复平面内,对应于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

在复平面内,对应于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

在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所对应的复数都是实数。

在复平面内,虚轴上的点所对应的复数都是纯虚数。

说明:最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其他命题都是正确的,用以考察学生对前面复平面概念的
理解。

3.例题分析
已知集合A ={0,1,2,3,4,5,6,7,8,9},设复数z =a+bi ,a ,b 可以取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整数,问
(1)复数z =a+bi 共有多少个?
(2)复数z =a+bi 中有多少个实数?
(3)复数z =a+bi 中有多少个纯虚数?
课堂小练习:课本。

在复平面内,若所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答案:(3,4)
4.复数的向量表示。

研究复数z =a+bi ,复平面上对应点Z (a ,b ),向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研究向量和前两者的关系。

在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点Z (a ,b )为终点的向量,由点Z (a ,b )唯一确定。

因此复平面内的点集与复数集C 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复平面内的点集与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一一对应,常把复数z=a+bi 用点Z (a ,b )或向量表示,并规定相等向量表示同一复数。

5.例题分析
例2.在复平面上做出表示下列复数的向量
z1=2+2i ,z2=-3-2i ,z3=2i ,z4=-4,z5=2-2i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复平面的基本概念。

复数向量的表示。

【作业布置】
已知: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答案:(-0.5,0)
i i m i m z 6)4()1(2-+-+=OZ OZ OZ i m m m m m m m z 62
232222-+++---=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把复数从数到形的一个形态转换,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因此在例题和练习的选择上以基本概念练习为主,加强概念的理解。

同时在练习上也以及时练习为主,在每个例题后面都配了相关的练习,为的也是能够及时巩固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