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第七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二)外空活动的制度

各国进行外空活动有三项制度:责任制度、救助和送 回宇航员及送还发射物制度、登记制度。但大家重点掌 握责任制度。①责任制度的确定是为了保护外空发射物 体损害的对象。责任的主体是发射国包括发射和促进发 射的国家、从其领土或设备上发射的国家。②责任的范 围。发射国的损害责任是其发射的空间物体给别国或国 际组织造成的物质损害,即生命的丧失、身体伤害或健 康及其他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这种损害如果是发生在地 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则发射国要负 绝对的赔偿责任。如果发生在地球表面之外的地方,则 只有当这种损害是由发射国的过失所致,它才承担责任。 损害发生后,受害人可向任何一个发射国求偿。
《海牙公约》的规定

(2)《海牙公约》规定的是任何人在飞行 中的航空器内采取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 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 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当属非法行为)。 这种行为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种行为 或未遂行为的共同行为均属犯罪行为。
《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

(3)《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 行为属于犯罪: 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 该航空器的安全; 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 及它的飞行安全; ③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 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 或危及其飞行安全; 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 行安全; 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 全。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 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

二、外层空间法

对外层空间法我着重讲两个大问题。 (一)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确定外空法律地位的主要文件是《外层空间条约》及 《月球协定》。按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外空法律地位的 内容包括: ①外空探索和利用自由。外空包括天体是全人类的开 发范围,各国均可平等地探索和利用,但应遵守国际法 和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 ②各国不得对外空主张主权或权利,也不得将其据为 己有。 ③探索和利用外空应为和平目的。 ④天体及其资源属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待到可以开发 资源时要建立国际制度。
第七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

本章分为两大部分:

航空法和外空法
一、航空法

(一)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空气空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领空;另一部分是领空之外的 空气空间。 1.国家领空的地位 国家对它的领陆和领水上空具有完全的排他 的主权。领空主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领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权。这种权利是排他的,未经国家许可外 国航空器不得飞经或飞入。为了维护国家领空主权和安全,国家对 于非法入境的外国航空器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警告、拦截、迫 降、驱逐等。但对民用航空器不得使用武力。 ②制定航空法律规章和执行的权利。 ③保留国内载运权。 ④设立空中禁飞区。 2.领空之外的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国家领空之外的空气空间是 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主权范围,各国航空器可以自由飞行,但要遵守 国际法。如受专属经济区制度、南极制度及国际航空法的限制。
2.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 的管辖权

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 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 ①航空器的登记国; ②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 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 ③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 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 权; ④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 ⑤嫌疑犯发现地国; ⑥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
(三)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 法行为

1.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 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的根据是 《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及其补充议定书。 (1)《东京公约》规定了两种行为属非法行 为: ①各国刑法规定属于犯罪的行为; ②危害或可能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及财产 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 为。
《补充蒙特利尔公约议定书》规定

(4)《补充蒙特利尔公约议定书》规定了 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行为为非法, 包括: ①对国际机场内的人采取暴力,造成或 足以造成重伤或死亡,危及或足以危及该 机场安全的行为; ②破坏或严重损坏国际机场的航空设备 及停放在机场未使用的航空器或中断机场 服务。这些行为的未遂行为,以及这些行 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
(二)国际民航制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凡是从事国际航空的航空 器均应在一国登记并取得该国国籍,还要在航空器上标出国籍标志 和登记标志。 2.国际航空运输制度 ①国际航空运输飞行类型和飞行权 国际航空运输有航班运输和非航班运输。按《芝加哥国际民用航 空公约》规定,凡从事国际航班运输的航空器飞经或飞入缔约国必 须得到许可。许可方式由关系国确定,可签订国际协定或特别许可。 从事非航班运输的航空器飞经或飞入公约的缔约国,只要不作营业 性的降停可以不用再征得许可。 ②国际航空运输义务 这项制度要求国家从事国际民用航空运输活动应遵守国际义务。 例如,不得滥用民用航空运输,进行违反国际法的活动;采取便利 航空运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对允许飞入或飞经的外国的 航空器,在飞行条件和限制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给予差别待遇; 促进国际统一标准和措施的采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