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180a a ︒<<︒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180a β+=︒时,请问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特例验证:(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_______BC ;②如图3,当90BAC ∠=︒,8BC =时,则AD 长为________.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90C ∠=︒,120A B ∠+∠=︒,123BC =,6CD =,63DA =,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PDC △与PAB △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 △的边DC 上的中线PQ 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1,在O 中,弦AB ⊥弦CD ,垂足为点E ,连接AD 、BC 、AO ,AD AB =.(1)求证:2CAO CDB ∠=∠(2)如图2,过点O 作OH AD ⊥,垂足为点H ,求证:2OH CE D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DB 、AC 交于点F ,过点D 作DM AC ⊥,垂足为M ,交AB 于N ,若12BC =,3AF BF =,求MN 的长.3.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D 作D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PDE ABMC 1S S 9=四边形. 4.如图1,正方形CEFG 绕正方形ABCD 的顶点C 旋转,连接AF ,点M 是AF 中点. (1)当点G 在BC 上时,如图2,连接BM 、MG ,求证:BM =MG ;(2)在旋转过程中,当点B 、G 、F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若AB =5,CE =3,则MF = ;(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G 在对角线AC 上时,连接DG 、MG ,请你画出图形,探究DG 、MG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5.在梯形ABCD 中,//AD BC ,90B ∠=︒,45C ∠=︒,8AB =,14BC =,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EF AD ,点P 与AD 在直线EF 的两侧,90EPF ∠=︒,PE PF =,射线EP 、FP 与边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设AE x =,MN y =.(1)求边AD 的长;(2)如图,当点P 在梯形ABCD 内部时,求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MN的长为2,求梯形AEFD的面积.6.综合与实践A纸是我们学习工作最常用的纸张之一,其长宽之比是2:1,我们定义:长宽之比是42:1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操作判断:()1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2=是一张“标准纸”,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BCD AD ABAB=求CF的B与D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若1,长,()2如图2,在()1的基础上,连接,BE判断四边形BD折痕EF交BD于点O,连接,BF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探究发现:()3如图3所示,在(1)和(2)的基础上,展开纸片后,将纸片再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痕MN交AD边于点M,BC交边于点,N交BD也是点O.然后将四边形ENFM剪下,探究纸片ENFM是否为“标准纸”,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O 为坐标原点,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O m ,,(),B m O -,(),C n O ,5AC =且OBA OAB ∠=∠,其中m ,n 满足725m n m n +=⎧⎨-=⎩.(1)求点A ,C 的坐标;(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BP 、CP ,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BPC ∆的面积为S (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ΔΔ32PAB POC S S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并直接写出BP 中点Q 的坐标;若不存,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a ,60ABC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1)连接EF ,用等式表示线段EF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连接BF ,过点A 作AK BF ⊥,垂足为K ,求BK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延长线段CB 到G ,延长线段DC 到H ,且BG CH =,连接AG ,GH ,AH . ①判断A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12,(33)2ADH a S ==+,求sin GAB ∠的值.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W 1和图形W 2.给出如下定义:在图形W 1上存在两点A ,B (点A ,B 可以重合),在图形W 2上存在两点M ,N ,(点M 于点N 可以重合)使得AM=2BN ,则称图形W 1和图形W 2满足限距关系(1)如图1,点C(1,0),D(-1,0),E(0,3),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点P 可以与点D ,E 重合),连接OP ,CP .①线段OP 的最小值为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线段CP 的取值范直范围是_____; ②在点O ,点C 中,点____________与线段DE 满足限距关系;(2)如图2,⊙O 的半径为1,直线3y x b =+(b>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F ,G .若线段FG 与⊙O 满足限距关系,求b 的取值范围;(3)⊙O 的半径为r(r>0),点H ,K 是⊙O 上的两个点,分别以H ,K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得到⊙H 和 K ,若对于任意点H ,K ,⊙H 和⊙K 都满足限距关系,直接写出r 的取值范围.10.如图,平面上存在点P 、点M 与线段AB .若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点M 在以PQ 为直径的圆上,则称点M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已知点P (0,1),点A (﹣2,﹣1),点B (2,﹣1).(1)在点O (0,0),C (﹣2,1),D (3,0)中,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 ;(2)点K 为x 轴上一点,若点K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请求出点K 横坐标x K 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M (m ,﹣1),若直线y =12x +3上存在点P 与线段AM 的共圆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11.如图1,△ABC 内接于⊙O ,直径AD 交BC 于点E ,延长AD 至点F ,使DF =2OD ,连接FC 并延长交过点A 的切线于点G ,且满足AG ∥BC ,连接OC ,若cos ∠BAC =13,BC =8.(1)求证:CF 是⊙O 的切线;(2)求⊙O 的半径OC ;(3)如图2,⊙O 的弦AH 经过半径OC 的中点F ,连结BH 交弦CD 于点M ,连结FM ,试求出FM 的长和△AOF 的面积.12.如图1,已知抛物线21833y x x c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B 点在A 点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C 点,且10A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D 点在x 轴上,且在A 点的右侧,E 点为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的点,连接ED 交抛物线于第二象限内的另外一点F ,点E 到y 轴的距离与点F 到y 轴的距离之比为3:1,已知4tan 3BDE ∠=,求点E 的坐标;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G 由B 出发,沿x 轴负方向运动,连接EG ,点H 在线段EG 上,连接DH ,EDH EGB ∠=∠,过点E 作EK DH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K ,若EK EG =,求点K 的坐标.13.如图,一张半径为3cm 的圆形纸片,点O 为圆心,将该圆形纸片沿直线l 折叠,直线l 交O 于AB 、两点.(1)若折叠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 ,利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出满足条件的一条直线l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求此时线段AB 的长度.(2)已知M 是O 一点,1cm OM =.①若折叠后的圆弧经过点M ,则线段AB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若折叠后的圆弧与直线OM 相切于点M ,则线段AB 的长度为_________cm .14.在菱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点,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PC PM =, 连接PA .()1如图①,求证:PA PM =;()2如图②,连接,AM PM 与AB 交于点,120O ADC ︒∠=求证 =PC AM ;()3连接AM ,当 90ADC ︒∠=时,PC 与AM 的数量关系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y a x x m =++与x 轴交于点A C 、(点A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B ,24OC OB ==. (1)如图1,求a m 、的值;(2)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M ,点D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D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N ,设点D 的横坐标是t ,线段MN 的长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154d =时,过点D 作D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 ,点P 是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 交x 轴于点F ,直线211y x b =+经过点D 交EF 于点G ,连接CG ,过点E 作EH CG 交DG 于点H ,若3CFG EGH S S =△△,求点P 的坐标.16.如图,抛物线214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2,0),交y 轴于点B (0,52-).直线32y kx =+过点A 与y 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是D .(1) 求抛物线214y x bx c =++与直线32y kx =+的解析式; (2)点P 是抛物线上A 、D 间的一个动点,过P 点作PM ∥CE 交线段AD 于M 点.①过D 点作DE ⊥y 轴于点E ,问是否存在P 点使得四边形PMEC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作PN ⊥AD 于点N ,设△PMN 的周长为m ,点P 的横坐标为x ,求m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m 的最大值.17.在菱形ABCD 中,P 为直线DA 上的点,Q 为直线CD 上的点,分别连接PC ,PQ ,且PC PQ =.(1)若60B ∠=︒,点P 在线段DA 上,点Q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如图①,易证:DQ PD AB +=(不需证明);(2)如图②,若∠B =120°,点P 在线段DA 上,点Q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如图③,猜想线段DQ ,PD 和A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对图②,图③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给予证明.18.已知:AB 为⊙O 的直径,点C 为弧AB 的中点,点D 为⊙O 上一点,连接CD ,交AB 于点M ,AE 为∠DAM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1)如图1,连接BE ,若∠ACD=22°,求∠MBE 的度数;(2) 如图2,连接DO 并延长,交⊙O 于点F ,连接AF ,交CD 于点N .①求证:DM 2+CN 2=CM 2;②如图3,当AD=1,AB=1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ME 的长. 19.如图,已知AB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F ∠=︒,D 、C 为直线AF 上两点,且满足DF AC =,连接BD 、BC ,过点A 作AE BD ⊥于点E ,交BF 于点H ,连接CH .(1)若30BAE ∠=︒,1BE =,求DE 的长;(2)若点M 是线段BF 上的动点,连AM 并延长交BD 于N ,当M 在线段BF 的什么位置上时,AH BN =?请说明理由;(3)在(2)的结论下,判断线段CH 、AH 、BD 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0.如图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两腰AB 、AC 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ACE ,AM 和AN 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D 和ACE 的角平分线,连接CM 、BN ,CM 与AB 交于点P .(1)求证:CM =BN ;(2)如图②,点F 为角平分线AN 上一点,且∠CPF =30°,求证:△APF ∽△AMC ; (3)在(2)的条件下,求PF BN 的值. 21.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6,0)A -,(2,0)B ,(0,3)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H 是该抛物线第三象限的任意一点,求四边形OCHA 的最大面积;(3)若点Q 在y 轴上,点G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且45GQA ∠=︒,求点Q 的坐标.22.在一次数学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3页第七题选择题(2)如图 1,如果 AB ∥CD ∥EF ,那么∠BAC+∠ACE+∠CEF =( )A .180°B .270°C .360°D .540°(1)请写出这道题的正确选项;(2)在同学们都正确解答这道题后,李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编:如图2,AB ∥EF ,请直接写出∠BAD ,∠ADE ,∠DEF 之间的数量关系.(3)善于思考的龙洋同学想:将图1平移至与图2重合(如图3所示),当AD ,ED 分别平分∠BAC ,∠CEF 时,∠ACE 与∠AD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4)彭敏同学又提出来了,如果像图4这样,AB ∥EF ,当∠ACD=90°时,∠BAC 、∠CDE 和∠DEF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23.如图1,以AB 为直径作⊙O ,点C 是直径AB 上方半圆上的一点,连结AC ,BC ,过点C 作∠AC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1)如图1,连结AD ,求证:∠ADC =∠DEC .(2)若⊙O 的半径为5,求CA •CE 的最大值.(3)如图2,连结AE ,设tan ∠ABC =x ,tan ∠AEC =y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②若CB BE =45,求y 的值. 24.如图,二次函数23y x x m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B ,另一个交点为A ,且与y 轴相交于C 点(1)则m =_________;C 点坐标为___________;(2)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它与B ,C 两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此时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P 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Q①当四边形PBQC 为菱形时,求点P 的坐标;②点P 的横坐标为(04)t t <<,当t =________时,四边形PBQC 的面积最大.25.如图1,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点(1,0)A -、点B ,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D 的横坐标为1,对称轴交x 轴交于点E ,交BC 与点F .(1)求顶点D 的坐标;(2)如图2所示,过点C 的直线交直线BD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①若直线CM 将BCD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为2:1,求点M 的坐标;②若NCB DBC ∠=∠,求点N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1)①12;②4,(2)12AD BC =;理由见解析,(3)存在;313 【解析】【分析】 (1)①首先证明ADB '∆是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可得1122AD AB BC '==,即可解决问题;②首先证明BAC B AC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2)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12AD BC =,如图5,延长AD 到M ,使AD DM =,连接B M '、C M ',先证四边形AC MB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AC AB M '∆∆≌,即可解决问题.(3)存在,如图6,延长AD 交BC 的延长线于M ,作BE AD ⊥于E ,做直线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E 于P ,交BC 于F ,连接PA 、PD 、PC ,作PDC ∆的中线PQ ,连接DF 交PC 于O ,先证明PA PD =,PB PC =,再证明+180APD BPC ∠∠=︒,即可得出结论,再在Rt PDQ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Q 的长.【详解】(1)①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AB AC BC AB AC ''=,又∵AD 是AB C ''△边B C ''上的中线,∴=DB DC '',∴AD B C ''⊥,即90ADB '∠=︒,∵60BAC ∠=︒,180BAC B AC ''∠+∠=︒,∴120B AC ''∠=︒,∴=30B C ''∠∠=︒,∴在ADB '∆中,90ADB '∠=︒,30B '∠=︒, ∴1122AD AB BC '==. 故答案为:12. ②如图3,∵90BAC ∠=︒,+=180BAC B AC ''∠∠︒,∴==90BAC B AC ''∠∠︒,即ABC ∆和AB C ''∆为直角三角形,∵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 ∴=AB AB ',=AC AC ',∴在ABC ∆和AB C ''∆中,===AB AB BAC B AC AC AC '''∠'⎧⎪∠⎨⎪⎩∴BAC B AC ''∆∆≌,∴=BC B C '',∵AD 是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B C ''∆为直角三角形, ∴1122AD B B C C ''==, 又∵8BC =, ∴11=8=422AD BC =⨯. 故答案为:4. (2)12AD BC =, 如图5,延长AD 到M ,使AD DM =,连接B M '、C M ',图5∵=B D DC '',AD DM =,∴四边形AC MB ''是平行四边形,∴AC B M AC ''==,∵+=180BAC B AC ''∠∠︒,+=180B AC AB M '''∠∠︒,∴=BAC AB M '∠∠,∵=AB AB ',∴在BAC ∆和AB M '∆中,==AC B M BAC AB M AB AB ''=⎧'⎪∠∠⎨⎪⎩∴BAC AB M '∆∆≌,∴BC AM =, ∴12AD BC =. (3)存在,如图6,延长AD 交BC 的延长线于M ,作BE AD ⊥于E ,作直线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E 于P ,交BC 于F ,连接PA 、PD 、PC ,作PDC ∆的中线PQ ,连接DF 交PC 于O ,图6∵+=120A B ∠∠︒,∴=180=60M A B ∠︒-∠-∠︒,∵=90C ∠︒,∴=180=30MDC M MCD ∠︒-∠-∠︒,在Rt DCM ∆中,∵=6CD ,=90DCM ∠︒,=30MDC ∠︒,∴CM DM =60M ∠︒,在Rt BEM ∆中,∵=90BEM ∠︒,BM BC CM =+==30MDC ∠︒,∴12EM BM ==,∴DE EM DM =-=,∵AD =AE DE ,∵BE AD ⊥,∴PA PD =,PB PC =,在Rt CDF ∆中,∵=6CD ,CF∴tan CDF ∠=∴60CDF CPF =︒=∠∠,∴FCP CFD ∆∆≌,∴CD PF =,∵//CD PF ,∴四边形CDPF 是矩形,∴=90CDP ∠︒,∴=60ADP ADC CDP ∠∠-∠=︒,∴ADP ∆是等边三角形,∴=PA PD AD =∵=60BPF CPF ∠∠=︒,∴120BPC ∠=︒,∴+180APD BPC ∠∠=︒,∴PDC ∆与PAB ∆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在Rt PDQ ∆中,∵=90PDQ ∠︒,PD PA AD ===132DQ CD ==,∴PQ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在处理三角形的边旋转问题时,旋转前后边长不变,根据已知角度变化,求得线段之间关系.在证明某点是否存在问题时,先假设这点存在,能求出相关线段或坐标,即证实存在性. 2.B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25MN =【解析】【分析】(1)连接OB ,OD ,利用圆周角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结果;(2)过O 作OT ⊥BC 于T ,连接OB ,OC ,在ED 上找点G ,使得CE=EG ,连接BG ,证明AOH OBT ∆∆≌,得到OH=BT ,设∠BDC=α,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C=BG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C=BG=GD ,从而可得结果;(3)在AF 上作点Q ,使得AQ=BQ ,连接BQ ,OQ ,过B 作BW ⊥AF 于点W ,设BF=x ,则AF=3x ,推出△QBF 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Q 、BQ 、BW 、FW 、AW 的表达式,从而得到4tan 3BW F FW ∠==,1tan 3BW CAB AW ∠==,设BE=n ,则DE=3n ,EG=3n-12,在△BEG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n 的值,得到BE 、DE 、EG 、EC 的值,利用三角函数算出NE 的长,再证明△CBE ∽△ADE ,得到13CE BC BF AE AD AF ===,算出AE ,从而得到AN ,最后在△AMN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N 的长.【详解】解:(1)连接OB ,OD ,∵AD=AB ,∴弧AC=弧AD ,∴∠AOB=∠AOD ,∴∠OAB=∠OBA ,∠OAD=∠ODA ,∴BAO DAO ∠=∠,∵CAB CDB ∠=∠, ∴2CAO CDB ∠=∠;(2)过O 作OT ⊥BC 于T ,连接OB ,OC ,在ED 上找点G ,使得CE=EG ,连接BG , ∵∠COB=2∠CAB ,∠CAB=∠CDB ,∠AOB=∠AOD ,2CAO CDB ∠=∠,∴2∠OAH=2∠BAO=∠COB ,∵OC=OB ,OT ⊥BC ,∴∠OAH=∠BOT ,又∵∠OTB=∠OHA=90°,OB=OA ,∴AOH OBT ∆∆≌,∴OH=BT ,∵BC=2BT ,∴2OH=BC,设∠BDC=α,∴∠BCD=∠B AD=2α,∵CE=GE,AB⊥CD,∴BC=BG,则∠BGC=∠BCG=2α,∵∠BDC=α,∴∠GBD=α,∴BC=BG=GD,∴DE=EG+GD=CE+BC=CE+2OH,即2OH CE DE+=;(3)在AF上作点Q,使得AQ=BQ,连接BQ,OQ,过B作BW⊥AF于点W,∵AQ=BQ,OA=OB,∴OQ垂直平分AB,∴∠QAB=∠QBA,∵AF=3BF,设BF=x,则AF=3x,∵AB⊥CD,∴∠ACD+∠CAB=90°,∵∠ACD=∠ABD,∴∠ABD+∠ABQ=90°,∴△QBF为直角三角形,设AQ=QB=a,则FQ=3x-a,在△QBF中,()2223x a a x-=+,解得:43a x =,即AQ=BQ=43x,QF=53x,∴BW=BF×BQ÷QF=45 x,∴223 5BF BW x-=,∴AW=AF-FW=125x,∴4tan 3BW F FW ∠==,1tan 3BW CAB AW ∠==, 由(2)知:BC=BG=DG=12,CE=EG ,∴BE=ED·tan ∠BDC , 设BE=n ,则DE=3n ,EG=3n-12, 在△BEG 中,()22231212n n +-=,解得:n=365或0(舍), ∴BE=365,DE=1085,EG=EC=485, 在△DMC 和△BDE 中,∠MCD=∠EBD ,∠DMC=∠DEB ,∴∠MDC=∠EDB ,∴tan ∠MDC=tan ∠EDB=tan ∠CAB=13, ∴NE=DE×13=365, ∵∠BCE=∠BAD ,∠CBE=∠ADE ,∴△CBE ∽△ADE , ∴13CE BC BF AE AD AF ===, ∴AE=3CE=1445, ∴AN=AE-NE=1085, ∴设MN=m ,则AM=3m ,在△AMN 中, ()22210835m m ⎛⎫+= ⎪⎝⎭,解得:或∴25MN =.【点睛】本题属于圆的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难度较大,要会综合题中的条件作出适当辅助线帮助解决问题.3.C解析:(1)21y x 343=-+(),顶点M 3,4;(2)P 3,2();(3)1m =2,2m =1【解析】【分析】(1)由点C 的坐标,可求出c 的值,再把()A 3,0、()B 33,0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 、b 的值,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出顶点M 的坐标;(2)因为A 、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 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一点,即为所求点P ,设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H ,证明PHB COB ∽,即可求出PH 的长,从而求出点P 的 坐标;(3)根据点A 、B 、M 、C 的坐标,可求出ABMC S 四边形,从而求出PDE S 3=OC =3,OB =33OCB ∠=60,因为DE //PC ,推出 ODE ∠=60,从而得到OD =3m -,)OE 33m =-,根据PDE DOE PDOE SS S =-四边形,列出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抛物线y =2ax bx c a 0++≠()过()A 3,0-、()B 33,0,()C 0,3三点, ∴c =3, ∴3a 3b 3027a 33b 30⎧-+=⎪⎨++=⎪⎩,解得1a323b3⎧=-⎪⎪⎨⎪=⎪⎩.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231y x x3x34333=-++=--+,故顶点M为()3,4.(2)如图1,∵点A、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一点,即为所求点P.设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PH//y轴,∴PHB COB∽.∴PH BHCO BO=.由题意得BH=23,CO=3,BO=33,∴PH23333=,∴PH=2.∴()P3,2.(3)如图2,∵()A3,0-、()B33,0,()C0,3,()M3,4,∴ABMCS四边形=()AOC MHBCOHM111S S S3334342393222++=⨯⨯++⨯⨯=梯形.∵ABMCS四边形=PDE9S,∴PDE S =∵OC =3,OB =∴OCB ∠=60.∵DE //PC ,∴ODE ∠=60.∴OD =3m -,)OE 3m =-.∵PDOE S 四边形=))COE 1S33m 3m 2=⨯-=-,∴PDE S =))2DOE PDOE S S 3m 3m -=--=四边形2m m 0m 22-+<<(.∴2m m 22-+= 解得1m =2,2m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四边形面积求法等知识,熟练运用方程思想方法和转化思想是解题关键.4.D解析:(1)证明见解析;(23)DG MG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MG 并延长交AB 于N 点,证明△ANM ≌△FGM 后得到MG=MN ,AN=CG ,进而得到BN=BG ,得到△AN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明MG=MB.(2)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再利用(1)中的思路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3)先画出图形,然后证明△ADG ≌△ABG ,得到DG=BG ,又△BM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而得到MG.【详解】解:(1) 连接MG 并延长交AB 于N 点,如下图所示:∵GF ∥AN ,∴∠NAM=∠GFM在△ANM 和△FGM 中∠∠=⎧⎪=⎨⎪∠=∠⎩BAM GFM AM FMNMA GMF ,∴△ANM ≌△FGM(ASA) ∴MG=MN ,CG=GF=AN∴AB-AN=BC-CG∴NB=GB∴△NB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M 是NG 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知:故有:MG=MB.(2)分类讨论:情况一:当B 、G 、F 三点在正方形ABCD 外同一直线上时延长MG 到N 点,并使得MG=MN ,连接AN ,BN∴∠∠⎪=⎨⎪=⎩AMN GMF AM FM ,∴△AMN ≌△FMG(SAS)∴AN=GF=GC ,∠NAM=∠GFM∴AN ∥GF∴∠NAB+∠ABG=180°又∠ABC=90°∴∠NAB+∠CBG=90°又在△BCG 中,∠BCG+∠CBG=90°∴∠NAB=∠BCG∴在△ABN 中和△CBG 中:∠∠=⎧⎪=⎨⎪=⎩AB BC NAB GCB AN CG ,∴△ABN ≌△CBG(SAS)∴BN=BG ,∠ABN=∠CBG∴∠ABC=∠NBG=90°∴△NB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GN=45°在Rt △BCG 中,2222=534-=-=BG BC CG过M 点作MH ⊥BG 于H 点,∴△MH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H=BH=HG=12BG=2 在Rt △MFH 中,2222MF=2529+=+=MH HF情况二:当B 、G 、F 三点在正方形ABCD 内同一直线上时如下图所示,延长MG 到MN ,并使得MG=MN ,连接NA 、NB ,同情况一中证明思路,∠∠⎪=⎨⎪=⎩AMN GMF AM FM ,△AMN ≌△FMG(SAS)∴AN=GF=GC ,∠NAM=∠GFM∴AN ∥GF∴∠NAB=∠ABG又∠ABG+∠GBC=90°∠GBC+∠BIF=90°∴∠BIF=∠ABG又∠BIF=∠BCG ,∠ABC=∠NAB∴∠NAB=∠GCB∴在△ABN 中和△CBG 中:∠∠=⎧⎪=⎨⎪=⎩AB BC NAB GCB AN CG ,∴△ABN ≌△CBG(SAS)∴BN=BG ,∠ABN=∠CBG∴∠ABC=∠NBG=90°∴△NB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GN=45°在△BCG 中,2222=534-=-=BG BC CG过M 点作MH ⊥BG 于H 点,∴△MH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H=BH=HG=12BG=2 ∴HF=HG-GF=2-1=1在Rt △MFH 中,2222MF=215+=+=MH HF故答案为:29或 5.(3)由题意作出图形如下所示:DG 、MG 的数量关系为:2,理由如下:∵G 点在AC 上∴∠DAG=∠BAG=45°在△ADG 和△ABG 中:∠∠=⎧⎪=⎨⎪=⎩AD AB DAG BAG AG AG ,∴△ADG ≌△BAG(SAS)∴DG=BG又由(2)中的证明过程可知:△MB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G=2MG∴DG=2MG故答案为:DG=2MG.【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旋转、三角形的全等、勾股定理等知识,难度很大,关键是要能正确做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的使用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1)6;(2)y=-3x+10(1≤x <103);(2)1769或32 【解析】【分析】(1)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DHC 可得到HC 的长度,从而得出HB 的长,进而得出AD 的长;(2)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Q 、PR 的长,然后利用EB=PQ+PR 得去x 、y 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图形特点得出取值范围;(3)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点P 在梯形内,一种是在梯形外,分别根y 的值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梯形面积求解即可.【详解】(1)如下图,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H∵∠C=45°,DH ⊥BC∴△DH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梯形,∠B=90°∴四边形ABHD 是矩形,∴DH=AB=8∴HC=8∴BH=BC -HC=6∴AD=6(2)如下图,过点P 作EF 的垂线,交EF 于点Q ,反向延长交BC 于点R ,DH 与EF 交于点G∵EF ∥AD,∴EF ∥BC∴∠EFP=∠C=45°∵EP ⊥PF∴△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还可得△NPM 和△DGF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x∴DG=x=GF,∴EF=AD+GF=6+x∵PQ ⊥EF,∴PQ=QE=QF∴PQ=()162x + 同理,PR=12y ∵AB=8,∴EB=8-x∵EB=QR∴8-x=()11622x y ++ 化简得:y=-3x+10 ∵y >0,∴x <103 当点N 与点B 重合时,x 可取得最小值则BC=NM+MC=NM+EF=-3x+10+614x +=,解得x=1∴1≤x <103(3)情况一:点P 在梯形ABCD 内,即(2)中的图形 ∵MN=2,即y=2,代入(2)中的关系式可得:x=83=AE∴188176662339ABCD S ⎛⎫=⨯++⨯= ⎪⎝⎭梯形 情况二:点P 在梯形ABCD 外,图形如下:与(2)相同,可得y=3x -10则当y=2时,x=4,即AE=4∴()16644322ABCD S =⨯++⨯=梯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难点在于第(2)问中确定x 的取值范围,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6.(1) CF 长为24 ;(2) 四边形BFDE 是菱形,理由见解析;(3) 纸片ENFM 是“标准纸",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1AB =,则2AD =ABCD 是矩形,得到1,2CD AB BC AD ==-=FB FD =,设CF x =,则2FB FD x ==,在Rt DCF △中,222+=CD CF DF ,可得)22212x x +=即可求解.(2)当顶点B 与点D 重合时,折痕EF 垂直平分BD ,可得OB OD =,90BOF DOE ∠=∠=,在矩形ABCD 中,//AD BC ,得到OBF ODE ∠=∠,在BOF 和DOE △中,,OBF ODE OB OD BOF DOE ∠=∠=∠=∠,,可得BOF DOE ≅,OE OF =,再根据OB OD =,可得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EF BD ⊥,即可求证平行四边形BFDE 是菱形.(3)由()2可知,OE OF =,同理可知,OM ON =,可得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90DOE DAB ∠=∠=︒,得到DOE DAB ,再根据2AD AB =,可得22OE AB OD AD ===,进而得到22OE OD =,2EF BD =,同理可得,2MN AC =,根据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可得AC BD =,EF MN =,四边形ENFM 是矩形,90EMF ∠=,2MF OD tan FEM ME OE ∠===,2MF ME =,即可求证纸片ENFM 是“标准纸".【详解】解:()11,AB =则2,2AD AB ==四边形ABCD 是矩形1,2CD AB BC AD ∴==-=由折叠得FB FD =设CF x =,则2FB FD x ==-在Rt DCF △中,222+=CD CF DF()22212x x +=- 2x = 答:CF 长为24()2四边形BFDE 是菱形.理由:当顶点B 与点D 重合时,折痕EF 垂直平分,BDOB OD ∴=,90BOF DOE ∠=∠=在矩形ABCD 中,//,AD BCOBF ODE ∴∠=∠在BOF 和DOE △中,,OBF ODE OB OD BOF DOE ∠=∠=∠=∠,BOF DOE ∴≅OE OF ∴=OB OD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EF BD ⊥平行四边形BFDE 是菱形.()3纸片ENFM 是“标准纸”理由如下:由()2可知,,OE OF =同理可知,,OM ON =∴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90DOE DAB ∠=∠=︒DOE DAB ∴ 2AD =222OE AB OD AD ∴=== 22OE OD ∴= 2EF BD ∴=同理可得,22MN AC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EF MN ∴=∴四边形ENFM 是矩形. 90EMF ∴∠=.2,MF OD tan FEM ME OE∴∠=== 2MF ME ∴=.∴纸片ENFM 是“标准纸".【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及三角函数,灵活运用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7.A解析:(1)A (0,4),C (3,0);(2)S=()()51004251042t t t t ⎧-+<<⎪⎪⎨⎪->⎪⎩;(3)存在,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3617或36,点Q 的坐标为162,17⎛⎫- ⎪⎝⎭或()2,16--. 【解析】【分析】(1)解方程组求出m ,n 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如图1中,当0<t <4时,如图2中,当t >4时,根据S=12•BC•OP 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形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 解:(1)由725m n m n +=⎧⎨-=⎩, 解得:43m n =⎧⎨=⎩, ∴A (0,4),C (3,0);(2)如图1中,当0<t <4时,S=12•BC•OP=12×5×(4-t )=-52t+10. 如图2中,当t >4时,S=12•BC•OP=12×5×(t-4)=52t-10. 综上所述,S=()()51004251042t t t t ⎧-+<<⎪⎪⎨⎪->⎪⎩, (3)当04t <<时,由题意,1314(4)3222t t ⨯⨯=⨯⨯-⨯, 解得3617t =, 此时,363241717OP =-=, 32(0,)17P ∴, (4,0)B -,BQ ∴的中点Q 的坐标为162,17⎛⎫- ⎪⎝⎭, 当4t >时,由题意,1314(4)3222t t ⨯⨯=⨯⨯-⨯, 解得36t =,此时36432OP =-=,(0,32)P ∴-,(4,0)B -,BP ∴的中点Q 的坐标为(2,16)--.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3617或36.点Q 的坐标为16(2,)17-或(2,16)--.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解方程组,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E解析:(1)3EF EC =,见解析;(2)27BK =;(3)①AGH 是等边三角形,见解析;②1(62)4- 【解析】【分析】 (1)连接EF ,AC ,由菱形的性质,可证Rt AEB Rt AFD ∆≅∆,然后得到AEF ∆为等边三角形,由解直角三角形得到3AE EC =,即可得到答案;(2)由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 的长度,然后得到BF 的长度,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BK FB BA=,即可求出答案; (3)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ABG ACH ≅,然后得到AG AH =,然后得到60BAH GAB GAH ︒∠+∠=∠=,即可得到答案; ②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31DH =+,然后得到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3EF EC =;理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60,//AB AD BC ABC ADC AD BC ︒∴==∠=∠=,120BAD ︒∴∠=,∵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90AEB AFD ︒∴∠=∠=Rt AEB Rt AFD ∴∆≅∆,,30AE AF BAE DAF ∴=∠=∠=︒,60EAF ∴∠=︒,AEF ∴∆为等边三角形,EF AE ∴=.连接AC ,1602BAC BAD ︒∴∠=∠= 30EAC ︒∴∠= 在Rt AEC ∆中,tan EC EAC AE ∠=3AE EC ∴=,3EF EC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AB a ︒∠==, ACD ∴是等边三角形,//,,60AB CD AD CD a ADC ︒==∠=.AF CD ⊥,垂足为F , 1,902CF DF a BAF AFD ︒∴==∠=∠= 在Rt ADF 中,sin AF ADF AD ∠=, 3AF a ∴=在Rt ABF 中,22BF AB AF =+,72BF a ∴= AK BF ⊥,垂足为K ,90AKB FAB ︒∴∠=∠=ABK FBA ∠=∠~Rt AKB Rt FAB ∴∆∆,AB BK FB BA∴=, 27BK a ∴=, (3)如图:①AGH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连接AC .,60AB BC A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B AC ABC ACB ︒∴=∠=∠=,120ABG ︒∴∠=.//AB CD ,60BCH ABC ︒∴∠=∠=,120ACH ︒∴∠=ABG ACH ∴∠=∠,又BG CH =,ABG ACH ∴≅,,AG AH GAB HAC ∴=∠=∠.60BAH HAC BAC ︒∠+∠=∠=,60BAH GAB GAH ︒∴∠+∠=∠=,AGH ∴为等边三角形;②ADC 为等边三角形,2,1AD DC AC CF DF ∴=====,AF ∴=.1(32ADH S =, 11(322DH ∴⨯=,1DH ∴=1CH DH CD ∴=-=,HF DH DF =-=AF HF ∴=,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HF ︒∴∠=.过点C 作CM AH ⊥,垂足为M .在Rt CMH 中,sin CM CHM CH∠=, 12CM ∴=, 在Rt AMC 中,sin CM MAC AC ∠=, 1sin 4MAC ∴∠=. 又GAB HAC ∠=∠, 1sin sin 4GAB HA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定理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进行解题.9.C解析:(1)①32,3,32CP ≤≤,②O;(2)13b ≥;(3)0<r≤3. 【解析】【分析】(1)①根据垂线段最短以及已知条件,确定OP ,CP 的最大值,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②根据限距关系的定义判断即可.(2)直线3y x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F ,G (0,b ),分三种情形:①线段FG 在⊙O 内部,②线段FG 与⊙O 有交点,③线段FG 与⊙O 没有交点,分别构建不等式求解即可.(3)如图3中,不妨设⊙K ,⊙H 的圆心在x 轴上位于y 轴的两侧,根据⊙H 和⊙K 都满足限距关系,构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1)①如图1中,∵D (-1,0),E(03,∴OD=1,3OE =∴3OE tan EDO OD∠== ∴∠EDO=60°,当OP ⊥DE 时,3•60OP OD sin =︒=,此时OP 的值最小, 当点P 与E 重合时,OP 3当CP ⊥DE 时,CP 的值最小,最小值•603CD cos =︒=当点P 与D 或E 重合时,PC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2,3332CP ≤. ②根据限距关系的定义可知,线段DE 上存在两点M ,N ,满足OM=2ON ,故点O 与线段DE 满足限距关系.故答案为O .(2)直线3y x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F ,G (0,b ),当0<b <1时,线段FG 在⊙O 内部,与⊙O 无公共点,此时⊙O 上的点到线段FG 的最小距离为1-b ,最大距离为1+b ,∵线段FG 与⊙O 满足限距关系,∴1+b ≥2(1-b ),解得13b ≥, ∴b 的取值范围为131b ≤<. 当1≤b ≤2时,线段FG 与⊙O 有公共点,线段FG 与⊙O 满足限距关系,当b >2时,线段FG 在⊙O 的外部,与⊙O 没有公共点,此时⊙O 上的点到线段FG 的最小距离为121b -,最大距离为b+1, ∵线段FG 与⊙O 满足限距关系,∴11212b b ⎛⎫+≥-⎪⎝⎭, 而11212b b ⎛⎫+≥- ⎪⎝⎭总成立, ∴b >2时,线段FG 与⊙O 满足限距关系,综上所述,b 的取值范围为13b ≥. (3)如图3中,不妨设⊙K ,⊙H 的圆心在x 轴上位于y 轴的两侧,两圆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r-2,最大值为2r+2,∵⊙H 和⊙K 都满足限距关系,∴2r+2≥2(2r-2),解得r ≤3,故r 的取值范围为0<r ≤3.【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最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限距关系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参数构建不等式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创新题型.10.C解析:(1)C ;(2)﹣1﹣2≤x k ≤1﹣2或2﹣1≤x k ≤1+2;(3)m≤3﹣210或m≥3+210.【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当Q 与A 重合时,点C 在以AP 为直径的圆上,所以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C ;(2)根据题意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P=BP=22,分别画以AP 和BP 为直径的圆交x 轴于4个点:K 1、K 2、K 3、K 4,结合图形2可得4个点的坐标,从而得结论;(3)由题意先根据直线y=12x+3,当x=0和y=0计算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坐标,分两种情况:M 在A 的左侧和右侧,先计算圆E 与直线y=12x+3相切时m 的值,从而根据图形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1,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C ,故答案为:C ;(2)∵P (0,1),点A (﹣2,﹣1),点B (2,﹣1).∴AP =BP =22(20)(11)--+--=22,如图2,分别以PA 、PB 为直径作圆,交x 轴于点K 1、K 2、K 3、K 4,∵OP =OG =1,OE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