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1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
江楼,也称望海楼。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2-3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3、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4-5题。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4、“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历来为人所爱好、欣赏,其原因是5、评价这首词的风格。
(不超过20个字。
)答: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小令,回答第6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是。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7、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但通篇透露着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8、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第9小题: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9.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第10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简要归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①②③八、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11题。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1、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小题。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2、在表达方式上,两首诗有何不同?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第13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
十一、14.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
(不超过150字)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5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5、“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6-17题。
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
答:。
17、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8题。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答:。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9题。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9、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答:。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0-21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20、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答:。
21、这首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十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2题。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3、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十九、阅读古诗,回答24-25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4、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
请你说说“佳”在何处?答:。
25、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
专题十六参考答案一、1、(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二、2、“孤”“飞鸣声念群”3、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三、4、从修词炼句和意境的角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语言含蓄,风格婉约。
四、6、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描绘秋天景色。
五、7、一个“梅”字梅花报春8、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
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提示:“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六、“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
七、10、①诗中有画②意境深远③人物形象鲜明④运用夸张手法⑤精雕细琢与极度概括的有机统一。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八、11、本题只要抓住表达技巧(对比写法)和语言特色(语言含蓄,讽刺性强)两点作答,意合即可。
参考答案: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
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九、在表达方式上,李诗侧重描写场景,王诗则全篇议论,并运用对比手法,以理服人。
十、13、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之间了。
十一、14。
这是一首初春小雨的写景诗,读来清新动人,笔法细腻,耐人寻味,韩愈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十分讲究炼字造句,细致逼真地描绘了早春微雨后的长安景色。
如首句一个“润”字非常恰当地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
句末一个“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句用对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
十二、15、“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十三、16、经过一夜的春雨淋漓,雷声阵阵,终于赢来了早晨的晴明:霁光浮瓦,碧色参差。
这样的早晨花草就更见娇嫩、柔弱了。
17、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
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十四、18、很妙。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十五、19、“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湖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