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翻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考纲,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2、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题,了解考查重点。
3、结合相关例句,掌握翻译技巧。
学习重难点
翻译技巧的掌握与准确运用
学习流程
一、考什么
考纲: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值:8-10分)
二、怎么考
直击高考(关注红字和加横线的句子)
(2016·江苏卷)(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2015·江苏卷)(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2014·江苏卷)(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2013·江苏卷)(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2·江苏卷)(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2012·江苏卷)(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2011·江苏卷)(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亦守仓库。
(2010·江苏卷)(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2009·江苏卷)(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我来总结:
三、合作探究
(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
(二)
3、(2013年江苏卷)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4、(2013年江苏卷)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三)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五)
8、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应该为“以(之)为”,翻译时应该把“之”补充出来。
9、(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顺的句子比如互文、合说,应该分译。
互文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合说例:1.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六)
10、(2010年江苏卷)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非同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11、(2009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
(状语后置)
总结: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五、学以致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闻,不肯与会。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6、既罢,归国。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7、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8、沛公安在?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六、我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
”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七、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翻译方法。
2、完成《凤凰学案》《陈公弼传》8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