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励与激励理论课件

激励与激励理论课件


讨论: 西游记的五人团队各自的需求分别是
什么?
35
(四)需要层次理论评价(管理学意义)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
间的关系,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 占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启发管理者要 了解员工的优势需要。该理论为管理者搞好对员工的 激励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6
27
激励理论是关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 指导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概括总结,对 管理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8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
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 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 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 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15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
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 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 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 ”不 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 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 的假 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
6
7
一、激励的含义 1.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指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通过科学地设计某种外部 诱因,激发成员的动机,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 织及其成员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
8
2.激励的含义 (1)激励具有目的性。 (2)激励的基础是激发和强化成员的需要。
产生行业的需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缺乏,二是期望。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 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3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策略
需要层次
需求点
需求人群特征
激励策略
生理需要
衣食住行等基 本生存条件
真正关心的问题 是报酬而不是工 作本身
将工资与业绩挂钩,增加工资; 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条件,增 加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17
5.“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是20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提出的假
设。"复杂人"的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就个体而言,其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二是,就群体的人而言,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无 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安全需要
人身安全,职位 保障,生活稳定, 免遭痛苦
不致失去基本需 求满足的保障
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饮 食交通与住所安全、雇用合 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交需要
和谐的社交关 工作被视为寻找和
系,友谊、爱, 建立温馨和谐人际
团体的接纳
关系的机会
建立和谐组织氛围、支持与赞 许,同事友谊、互助制度、归 属感,管理者能为共事者接受
讨论:
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
操作工星期日下午在一起加班。总经理说,
每人可以发500元加班费,或者总经理与
大家一起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大家自由选
择。
部门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分别会
如何选择?
40
讨论:
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
操作工星期日下午在一起加班。总经理说,
每人可以发500元加班费,或者大家一起
18
12.62. 激X 理励论的与需Y要理理论论
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由美国 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1960年在其所 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对 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 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 工作源动力。
19
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本性懒惰,厌 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绝大多数人没 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愿被领导批评; 多数人必须采用强制办法及至惩罚、威胁, 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励只在 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因此,人 是“实利人”。
拥有股票的价值就是350万美元。 公司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建立了养老基 金,基金中大部分的钱投资于购买公司的 股票。养老基金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而 上涨,员工对公司非常忠诚。
4
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2015-08-24 企业家思维宝典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
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
(3)激励的关键是引导和改变成员的行为。 (4)激励产生的直接效果往往是改变成员的精神 状态。 (5)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9
研究发现:在正常状态下,人的潜能只有20% 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80%左右的能力被 储存起来。当人们遇到激励和挑战时,潜在的能 力就能逐渐爆发出来。
能力提升了,绩效可以提升一倍; 态度提升了,绩效可以提升十倍。
21
持X理论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设定严格的规章制 度,以减低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性。 持Y理论的管理者主张用人性激发管理,使个 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趋向于对员工授予更 大的权力,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机会,以激发 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麦格 雷戈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 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6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
洛提出的。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 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 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 到最大的满足。人们除了上述的社会需求之外, 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 自身潜力的欲望。
三、人性假设
1.“工具人”假设
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像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
“工具人”假设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当时, 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在工厂制度中,资本家 将工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所使用的主要是强制手 段。
管理的任务: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工 作。
14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起源于享乐主义。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
37
• 现代企业员工需求什么?
较高的报酬 职业保障: 职业发展:多梯通道 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受尊重(被信任、被关怀、被指导) 期望胜任的管理人员:公平、公正、公开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成就感) 被认可(考核与表扬奖励)
38
根据需要而激励
激励某人,就要了解此人 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着 重满足员工的优势需要。
25
超Y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 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 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 作性质、成员素质等。
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 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X理 论和Y理论,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 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 的配合。
1
1 激励的含义、构成要素及人性假设
2
激励理论
3
激励的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励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管
理学意义。 3.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4.激励的方式。
3
沃尔玛的员工激励
山姆·沃尔顿创立的世界上最大的 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员工的正常薪水并 不高,主要是通过给员工股权来激励他们。 比如,一名员工在1970年公司股票上市时, 用1650美元买了100股,到1993年时,他
其主要观点是:终身雇佣制、缓慢的评价和晋升、分 散与集中决策、含蓄的控制,但检测手段明确正规、融 洽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以及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锻 炼等。
24
8.超Y理论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根据" 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该理论主要见于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 杂志上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和1974年 出版的《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一书 中。
20
12.2 激励的需要理论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 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 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 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 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 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相像力和创造力是人类 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
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
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
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
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
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
5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 斗者为本”。
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落实到了具体的 行动之中。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但任正非仅 仅持有华为1.4%的股份,更多的股份给予了 华为的每一个奋斗者,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 是华为造就一大批奋斗者的根本。
22
7理论 Z理论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
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一理 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 严重挑战。大内提出了美国的企业应结合本 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形 成自己的一种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 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