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三《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
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2、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作用5、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学生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
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
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兴趣。
所以本节课在每个知识点的获得中,我都注重设计问题密切联系板书设计:课后反馈练习:[基础巩固]1、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 ( )A.比空气密度大B.易溶于水C.溶于水变成干冰 D、可溶于水2.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A、密度比空气大B、可以溶解在水里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4.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 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灭火 B.制干冰 C.制纯碱 D.制化肥6、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装置。
(1)A 是CO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___________。
(2)B 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说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能力提高]7、盛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往往在瓶壁上会留下一些白色附着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清洗,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可以用石灰水藏蛋保鲜。
原理是石灰水可以杀菌,此外,它还能在蛋壳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试说明这层保护膜的成因。
(提示:鲜蛋具有生命力,有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鉴别四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1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恶化?[拓展创新]11.某同学在家里用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和醋(含3%~5%的醋酸)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他先将一支小蜡烛固定在玻璃杯的底部,再在杯里放入一些纯碱。
然后点燃蜡烛,沿杯壁缓缓倒入一定量的醋,推测在反应过程中他能观察到的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5.6装置。
小试管内盛有碳酸钙,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形管内盛花生油。
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持平。
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U形管内花生油的液面发生的变化是:,原因是:。
( 2 )若U形管内盛的不是花生油而是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其现象是:,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案例(3)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
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板书:二氧化碳二、提出问题师:你对二氧化碳有哪些了解?你能告诉大家吗?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观看。
生:二氧化碳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
)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5),第二小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6)。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解决学生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师:哪组的学生愿意将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师:经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大家对二氧化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相互合作完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总结。
同桌同学可相互交流。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师:1、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事例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吗?相互讨论,并由一两个小组选出代表作答。
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
每小组的同学尝试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口、瓶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每一小组的学生做好分工,动手操作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尝试自己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相互讨论实验中遇到问题。
解决不了的问题询问老师。
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展示实验报告。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总结,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讨论。
达成一致后到台前用多媒体展示。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先得出答案的小组请举手。
并说出小组的答案与别组共享。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学会总结。
合作交流。
相互讨论、合作学习。
2、如何证明一瓶可口可乐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可取下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收集后再检验。
也可倒入烧杯内,在烧杯上方放一燃着的火柴,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
)要求学生检验桌上的实验用品,讲解实验的过程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填写好实验报告。
师:你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板书:H2O+CO2=H2CO3师:为什么变红色的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板书:H2CO3H2O+CO2↑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只试管,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并取一只洁净的玻璃管向内吹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CO2+Ca(OH)2=CaCO3↓+H2O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
板书: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设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设问:如果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你认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多还是少?四、巩固新知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五、综合运用(见作业)小组讨论,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