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轨电车轨道系统标准

有轨电车轨道系统标准

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企业标准Q/72552604-2·25—2014(连签署页共 26 页)编制审核会签标审批准日期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08月Q/XZ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72552604-2·25—2014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2014-08-09 发布 2014-08-10 实施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型号编制 (3)5 要求 (3)5.1 基本要求 (3)5.2 轨道系统 (3)5.3 部件 (4)6 试验方法 (9)6.1 试验条件 (9)6.2 轨道系统 (9)6.3 部件 (10)7 检验规则 (12)7.1 检验分类 (12)7.2 检验项目及频率 (13)7.3 判定规则 (14)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装 (14)8.1 标志、包装 (14)8.2 运输、贮存 (14)8.3 安装 (15)附录A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竖向刚度、横向刚度试验方法 (16)附录B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纵向刚度试验方法 (19)附录C (规范性附录)轨道系统阻尼性能试验方法 (21)前言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目前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产品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参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总结嵌入式轨道系统科技成果和试验线建设经验,结合嵌入式轨道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质量要求,并广泛专家意见编制而成,作为组织生产、检验和销售的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工程构件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学梅、何云伟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及其材料、部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安装。

本标准适用于有轨电车用的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结构(以下简称轨道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1040.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681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GB/T 1682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GB/T 16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 3398.1 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的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603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7759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在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776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GB/T 776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10653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10654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GB/T 1874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21527 轨道交通扣件系统弹性垫板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TB/T 2344 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1060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科技基[2008]74号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凸形挡台填充聚氨酯树脂(CPU)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 50157和科技基[2008]74号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157和科技基[2008]74号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轨距 gauge of track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左右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

[GB 50157,定义2.0.12]3.2高低height and low左右钢轨顶面垂向偏移引起的轨道中心线的垂向偏移。

3.3水平 horizontal左右两股钢轨之高差;在曲线部分有超高的情况下,对应于正常超高量的增减量。

3.4轨向 the track左右钢轨横向偏移引起的线路中心线的横向偏移。

3.5可工作时间 work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从混合、搅拌至浇注这一过程中可顺利倒出的流动时间,也可称为工艺适应期。

[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1]3.6表干时间 dry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浇注完成时起,固化到一定程度,材料基本定型,至指触不粘手为止的时间。

[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2]3.7承载时间 loading time高分子浇注料浇注完成达到最终硬度的70%,可承受一定荷载的时间。

[科技基[2008]74号,定义3.3]4 型号编制GQ 1435—减振级别代号(H:高级;M:中级;L:低级)适用条件代号(Q:桥梁;L:路基)结构型式代号(Z:整体式道床;F:分体式道床)路权型式代号(1:专用路权;2:共享路权)轨距代号(用阿拉伯数字1435表示,单位:mm)产品代号示例:GQ1435-1ZQH 表示为轨距为1435mm,适用于桥梁,结构型式为整体式道床,高减振级别,享有专用路权型式的有轨电车嵌入式连续支撑无扣件轨道系统。

5 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轨道系统各零部件应按设计要求及本标准规定制造。

5.1.2 轨道系统所有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明书。

5.1.3 轨道系统所有零部件需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轨道系统。

5.2 轨道系统5.2.1 轨道系统性能5.2.1.1 力学性能轨道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轨道系统力学性能要求5.2.1.2 疲劳性能在经过300万次疲劳试验后,轨距变化量应不大于3mm;高分子浇注料无裂纹、剥离、推挤等现象;横向刚度和竖向刚度变化率应不大于10%。

5.2.1.3 绝缘性能轨道系统绝缘性能通过高分子浇注料实现,高分子浇注料体积电阻值应不小于108Ω。

5.2.1.4 阻尼性能轨道系统一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应不小于10%。

5.2.1.5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见表2。

表2 轨道铺设精度要求(静态)5.2.1.6 外观轨道系统铺设完成后,高分子浇注料应平整,无剥离、开裂等现象;高分子浇注料表面距轨顶垂直距离应在4mm~10mm的范围,特殊地段最大距离应不大于20mm;钢轨及轨道板表面应清洁,无污物。

5.3 部件5.3.1 轨道板5.3.1.1 轨道板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3.1.2 轨道板为在预制构件厂集中进行预制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标准构件,分为XB-Ⅰ型、XB-Ⅱ型和预制承轨槽。

5.3.1.3 疲劳性能经3×106次荷载循环后,疲劳前、后轨道板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均满足表3和5.3.1.3的要求。

5.3.1.4 外形尺寸公差轨道板外形尺寸见表3。

表3 轨道板外形尺寸公差5.3.1.5 外观质量轨道板表面颜色一致,无油污、掉块、破损等;承轨槽底面平整,侧面钢板与混凝土结合牢固,无脱空、裂缝等缺陷。

5.3.2 轨下垫板5.3.2.1 轨下垫板包括轨下弹性垫板和轨下调高垫板。

轨下弹性垫板采用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轨下调高垫板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天然橡胶。

5.3.2.2 物理机械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4。

表4 轨下垫板性能要求5.3.2.3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轨下垫板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5。

表5 轨下垫板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5.3.3 高分子浇注料5.3.3.1 高分子浇注料由聚氨酯A组分、B组分和橡胶颗粒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其中A组分为由扩链剂和其他助剂组成的混合物,B组份为由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组成的预聚体。

5.3.3.2 橡胶颗粒材质为天然胶、丁苯胶或聚氨酯,粒径应为2mm~4mm,含水率应不大于1%。

5.3.3.3 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要求见表6。

表6 高分子浇注料施工工艺性能要求5.3.3.4 高分子浇注料物理机械性能高分子浇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7。

表7 高分子浇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5.3.3.5 外观质量高分子浇注料熟化后表面应平整、无鼓泡、褶皱、裂纹和无脱粘现象。

5.3.4 调轨组件5.3.4.1 物理机械性能调轨组件采用玻纤增强尼龙,由保持架和楔形块组成,其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8。

表8 尼龙物理机械性能要求5.3.4.2 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调轨组件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9。

表9 调轨组件外形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5.3.5 PP-R 管 5.3.5.1 物理机械性能PP-R 管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10。

表10PP-R 管物理机械性能要求5.3.5.2 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PP-R 管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见表11。

表11 PP-R 管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要求5.3.6 钢轨依据《TB/T 2344》关于材质为U75V性能要求的规定。

5.3.6.1 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应符合表12和表13的要求。

表12 钢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表13 残留元素上限5.3.6.2 钢轨力学性能钢轨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钢轨力学性能要求5.3.6.3 外观质量钢轨表面不得有裂纹。

5.3.6.4 其他性能依据TB/T 2344关于材质为U75V性能要求的规定。

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试样试验前必须在温度23℃±5℃,相对湿度(50±10)% 的标准条件下至少放置24h,并在此条件下完成各项测试。

6.2 轨道系统6.2.1 力学性能6.2.1.1 轨道系统竖向刚度、横向刚度按附件A规定的方法测试。

6.2.1.2 轨道系统纵向刚度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试。

6.2.2 疲劳性能6.2.2.1 疲劳试验按照铁科技函[2006]248号进行。

6.2.2.2 试验装置按图A.1和图A.2的要求安放在试验机上,施加周期荷载为33.6kN~240kN,加载频率为(4±1)Hz,荷载循环次数为3×106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