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4(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2.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面浮游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四:气体溶解度
一、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
【交流讨论】课本P38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3.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归纳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越高,溶解度越小;越大溶解度越大。
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阅读】课本P38,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⑴定义:气体在为101KPa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体积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
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
⑵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⑶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阅读】课本P39,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汽水中CO2的溶解度?或。
3.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4.如何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40.1.~10.
1.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气体溶解度,其原因。
2.20℃时,氧气溶解度为0.031,是指条件下,一体积水里溶解氧气即达到饱和。
3.(多选)下列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氧气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①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逸出;②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常浮出水面;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会逸出;④喝了汽水之后,人常常会打嗝。
不能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5.开启碳酸饮料(成分:①水;②柠檬酸;③二氧化碳;④蔗糖C12H22O11),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数);
(2)开启时,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该现象可说明的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夏天的“雪碧”比冬天的“雪碧”(填“难”或“易”)挥发出CO2气体,这说明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
(3)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中考直通车】
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7.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使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
C.在50℃与60℃之间.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
D.在10℃时,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
【拓展延伸】
8.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t2 ℃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如图24-2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和M中的。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
为了区别NaNO2、NaCl 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点为271 ℃,NaCl熔点为801 ℃。
①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
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
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作业布置】。